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5-07-14 手机浏览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问题情境;心理障碍;素材;精讲精练

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够促进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因此,把创新思维寓于数学的教学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动机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起源于问题,老师最大艺术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思维兴趣,不停地让学生进行思维,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思维活动获得知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很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不能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兴趣是思维的源泉,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最方便的钥匙是有趣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兴奋点,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就其内容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等等。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再如,我在教学“加减混合”时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后提出问题,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1)从这个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活动后讲述)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学生摆完后上台演示)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图的意思吗?(学生思考后列式)

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而且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2.寻找素材,抓住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2.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一题,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

2.2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有时正面去解决问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思维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地联想,去寻找答案。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抓住有利训练联想、思维的好时机,强化训练。

2.4抓住猜想时间,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认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3.通过精讲精练,训练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讲与练”的对立统一关系,知识讲得准确学生才能练得正确,反之,练又能促使知识巩固并能使其化为技艺。有些教师总担心学生听不懂,总想多讲一点,面面俱到。看上去课堂密度大,容量大,实则是满堂灌,教师的讲挤掉学生的练,学生练的时间不足,课堂上学生信息反馈中断了,不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必须体现有练有讲,精讲精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讲重点、难点,讲方法,讲审题。练的内容要“全”,练习题要“精”,练的时间要足,练的方法要“活”。通过精讲精练,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4.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篇2

在创造思维活动之前进行“引趣”谈话,在思维活动之时采用“探知比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概念教学可以采用“谈议讲研”的方法,公式、法则和定理可以采用发现法。习题课和复习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特别要注意:“问题要赋予启发性,难易适中并且铺设探索的阶梯。”

二、挖掘教材潜力,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考试要依据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近几年高考题凸显了知识型经验型向能力型科研型命题的转化,加大了考察力度,增加了开放型探索型试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潜力,运用创造性教学活动重新调整组合。

三、注重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正如前面所述,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发散思维是主导成分,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点,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维度:思维的流畅度、思维的变通度、思维的独创度。

1.训练流畅思维,抓住一个“思”字,思维的流畅度是指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思维流畅,善于联想。

(1)从“正”过程联想“逆”过程,训练流畅思维。

(2)从公式法则的引申中培养流畅思维。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可以联想到它的引申,既能加深对公式法则的理解,还能扩大公式法则的应用,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提高。

2.训练思维的变通度,抓住一个“活”字。思维的变通度既是思维的变通性,也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它不受思维方式的束缚,训练了学生的变通性,在教学中对例题习题的形式不断变化,克服教学中的思维定式,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从而达到变通能力培养。

(1)从条件、结论多变中,训练灵活性。

(2)变换题目结论。

例如,关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若方程有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可将结论作如下变换?

1)方程会不会有两个实根,一个在(-1,0)另一个在

(1,2)。

2)方程能不能有两个负根?

3)方程能不能有一个大于1的实根和一个小于1的实根?

由于问题多变,学生不断变换应用知识的范围和方式,从而在应用中寻求灵活。

(3)从解题的多种方法中训练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在解题中表现为善于分析题意,迅速建立联想,打开的例子举不胜举了。

3.训练思维的独创性,抓住一个“新”字。思维的独创度既是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的方法新颖独特富于创新。应该指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灵活可以诱发变通,变通也可以反映流畅。流畅和变通是独特的前提,而独特是流畅和变通的结果。

四、加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发挥创造思维相互激励

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形,对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困难,想不出办法,气氛比较沉闷但通过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解题方法,由于创造思维的相互激励作用,其他的学生也想出来了,有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一个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解法,有些解法构思非常巧妙。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发挥了创造思维的相互激励作用,克服了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创造思维。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发散思维训练和集中思维训练的结合。

2.注意对每个学生有均等的训练机会。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思维创新方法

一、常见的思维障碍

1.习惯性思维障碍。惯性思维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按照习惯去思考、去行事,可以节省时间,或者少费脑筋。人的思维有惯性,还有惰性,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也如法炮制,就会使我们犯错误,或者面对新问题一筹莫展。要想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就必须自觉打破习惯性思维障碍,去寻求新的思维方式。

2.直线型思维障碍。人们在解决简单问题时,采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或“A=B,B=C,则A=C”这样的方式为直线型思维方式。直线型思维方式对于解决复杂问题有可能起到阻碍作用,是必须克服的一种思维障碍。

3.权威型思维障碍。我们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对权威的尊重甚至崇拜。尊重权威当然没有错,但一切都按照权威的意见办事,不敢怀疑权威的理论和观点,不敢逾越权威半步,就成为创新思维的极大障碍。

4.从众型思维障碍。从众心理导致的思维障碍,一部分是思想懒惰、肤浅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意志力薄弱的结果。正是这种思维障碍,使我们胆小怕事,不敢为天下先,抑制了我们创新的敏感和勇气。从众型的心理可能会误导我们,所以我们要自觉地克服。

5.书本型思维障碍。将书本上的知识过分相信而不能突破和创新的思维方式,称之为书本型思维障碍。也就是说,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书本知识毕竟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时展了,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书本知识也可能过时,何况,书上写的东西也可能是错误或片面的,所以,在创新活动中,要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自我中心型思维障碍。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特别固执,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阻碍了思维创新。要清楚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一切从零开始”是我们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的态度。

7.其他型思维障碍。其他型思维障碍还有如自卑型、偏执型思维障碍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创新。

二、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方法

1.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指思维过程中无拘束地将思路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从而获得众多的解题设想、方案和办法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的训练中,由教师统一掌握进度和时间,学生通过发散性的想象活动,将脑内已有的表象和概念进行反复的重组、改造而产生越多越好的设想。

和发散思维相反,收敛思维是一种寻求唯一答案的思维,其思维方向是指向思维中心的。而发散思维是求异思维,所以训练学生收敛思维时,要在学生发散思维结束后再进行收敛性思维训练。实际生活中,收敛和发散是交替进行的。

2.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的训练。想象思维的训练方法有两种,一是强化训练,二是一般训练。所谓一般训练,就是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自我训练。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训练的机会。在日常玩乐中,不妨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想象思维。教师在学生的想象思维中应重点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训练,核心就是必须有新的形象产生。几乎所有的创新活动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所以,创造性想象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联想思维一般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形象,但是,它往往能为产生新想象的想象思维提供一定的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时,要求学生进入题目的情境,设身处地地进行联想。虚拟的情境越逼真,效果越好,开始联想后,每联想到一件事物,就填写在题目后的表中,直到不能再想不止,在训练中不要让学生急于求成。

3.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解决的是一个准确性的问题,创新思维解决的是一个新颖性的问题。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思维既新颖又准确。逻辑思维的方法和特点就是严密和严格,所以训练时一定要按照逻辑法则去训练,对于每个字、每句话、每句话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研究。训练中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从易到难,在研究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仔细推敲,不可想当然,也不可轻易下结论,通过训练要善于总结,掌握逻辑思维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发现逻辑思维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和它的局限性,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局限性。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辩证思维的方法,只不过不够自觉,水平不够高,要达到较高的水平,就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训练。在学生训练中,可采取“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从长远和当前要兼顾的观点去思考”、“学会比较的方法,寻找事物的差异性和共同点”、“抓主要矛盾,改变静止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