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提高呼吸道免疫力范例(3篇)
小孩提高呼吸道免疫力范文篇1
小孩更需防“流脑”
儿童受到感染后,一般会出现高热、头疼、精神减退,甚至出现喷射状呕吐、嗜睡、昏迷、抽风等症状,少数患儿还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危险情况。患儿身上还会出现数目不等的斑点,有针尖大小的,也有绿豆、黄豆大小的,这些斑点融合成片状,形成出血点、出血斑、淤斑。随着皮疹的出现,孩子的精神状态会越来越差。
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父母应当带孩子及时就医,做到及早发现、对症治疗,千万不要自行处理,随意给孩子吃药,延误治疗。
同时,家长也应提高预防意识,孩子的玩伴、同学得病,家长可以预防性地给孩子服用一些青霉素类药物或复方新诺明;另外,由于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气候冷暖不定,所以要注意增减衣服,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场所去,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切断“流脑”的传播途径
“流脑”的全称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它常常寄生在健康人的鼻咽部,这种人没有疾病症状,我们称他为带菌者。当病人或带菌者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病菌就随着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呼吸带菌的飞沫,受到传染,如果被感染的人抵抗力弱,就会发病,发病前常有潜伏期,一般1―5天。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流脑”的重要环节之一。
脑膜炎双球菌在一般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利用冷、热、干燥、阳光和普通毒剂的作用都可以将其杀灭。冬春季节应勤换衣被,经常开窗通风。在“流脑”流行期,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耍,更不要带孩子到发病的小孩家去串门,外出要戴口罩,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此外,每年应进行一次预防接种。幼儿园、学校等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用0.3%的呋喃西林或2―3%的黄链素溶液滴鼻、喷喉,每天2次,连用3天。中草药用藿香、佩兰、板蓝根、蒲公英各9克煎服,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一旦发现“流脑”病人要立即隔离治疗。
莫把“流脑”当“感冒”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冬、春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十五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只有少数成人发病。脑炎双球菌通常寄生在病人和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当这些人说话、咳嗽、呼吸、打喷嚏时,病菌随着飞沫飘散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在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就会感染发病。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病,冬、春二季发病率也很高。发热、畏寒、头痛、咽痛、流涕、咳嗽是感冒的主要症状。
“流脑”的初期症状,主要表现是发热、头痛、咽痛、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流涕、咳嗽等等,类似感冒,因此,往往不被人所重视,常有人视“流脑”为“感冒”,延误了治疗。“流脑”发病多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头颈强直,皮肤有出血点,大、小便失禁,昏迷,抽搐等。
别忘接种“流脑”疫苗
预防流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时接种流脑疫苗,据有关资料显示,接种流脑疫苗后,90%以上的人可以产生有保护力的抗体。“流脑”疫苗主要应用于6个月-15岁儿童,初免年龄从6月龄开始,6-12月龄婴儿用30mg剂量,初免2针,间隔3个月,在2、4、7、10岁龄时用此剂量各复注射一针,初免及复种均于流脑流行季节前完成。在遇有流行时,可扩大年龄组做应急接种。
流脑按照血清类型共分为A、B、C、D等13群,其中比较常见的是A群流脑,B群和C群相对较少,其他群型则更为少见。
小孩提高呼吸道免疫力范文
小儿吃得多穿得多,是停食、着凉的两个主要原因。所以,既要合理安排营养,让小儿吃饱、吃好,又要加强小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衣着不宜过多,这样就可以达到“小儿安”的目的。少生病是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请家长们记住:“吃饭不要撑着,穿衣不要捂着”,这就是“若想小儿安,须予三分饥与寒”的实质。
一、预防呼吸道感染有计策
一年一度寒风劲,又到咳喘高发时。冬季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加固呼吸道防线,加强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自身调节能力,是家长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实,冬季也正是帮助孩子们开展抵御寒冷气候的各种锻炼的好时机。如下几项计策家长可以试试看:
第1计:呼吸冷空气让孩子经常到户外活动,接受日光浴,呼吸冷空气。要锻炼用鼻呼吸,充分发挥上呼吸道“调温器、加湿器和过滤器”的功能。当冷空气从鼻腔进入呼吸道和皮肤接触后,这些部位的血管收缩,并刺激神经、免疫等系统产生调节反应。长期呼吸冷空气,调节反应的灵敏度提高,反应速度加快,可保护机体免受寒冷损伤。
第2计:少穿多活动“二八月,乱穿衣”。气候变化时为孩子增减衣物是对的,但穿衣要舒适,不宜过多过厚,可与大人的衣服基本相同。只要注意防冻,应尽可能让脸、手经常暴露在外。衣着过多会影响四肢活动,使小儿失去锻炼机会,削弱抗寒能力。活动太少使体内产热也少,反易着凉,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活动要充分,时间不宜太长。有汗要擦干。
第3计:勤开窗换气勤开窗可随时交换室内外空气,提高室内空气清洁度和氧含量;可加强人体对体温的调节,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早晚应开窗换气,让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或安装排风扇、通气窗口等。
第4计:重视足保暖双足与呼吸道之间关系密切。一旦足底受凉,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活动减慢,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重视足部保暖,一是鞋袜穿着要柔软暖和、清洁干燥;二是每晚睡前用热水洗脚,并给予适当的按摩;三是让孩子多下地活动,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预防感冒有妙招
冬季是婴幼儿感冒高发的季节,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后者即使没有社会大流行,也可能有单位中流行或家庭小流行。在注意消毒隔离、避免接触病人、注意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的同时,小儿过冬更要注意好衣食住行等方面,以下妙招不妨一试。
第1招:环境温度适宜寒冷的冬季,家长怕小儿受凉总要给小儿穿着厚厚的棉衣,小儿的体温与成年人相差不多,只是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差,在过冷或过热时不能调节。衣着过多或盖被过厚会使宝宝体内丧失过多的水分,严重时会发生脱水热,还会出现高烧、精神萎靡不振、吵闹、拒食等情况。冬天北方家里都有取暖设施,考虑到宝宝发育的特点,室温不宜过高,保持在18℃~22℃,其衣着与成年人相比只要略微多一点就可以了,衣着不宜过厚,以利于小儿运动。
第2招:定时通风换气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婴幼儿。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湿衣物;在暖气上或旁边放一盆清水。
第3招:坚持户外活动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小儿出屋,宝宝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宝宝在户外活动半小时到1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
第4招:饮食调配合理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还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除了母乳喂养外,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还应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三、免疫抗病三原则
第一原则:冬寒穿衣要轻暖
严寒是冬季的特色,除寒潮频频袭来,还有沙尘暴、暴风雪等插曲。冬季宝宝穿衣一定要暖和,不能穿得太少,以免受凉。但宝宝冬季进补,易生内热,所以冬季也不能穿得太多,以免上火。穿暖和不能穿得过多过重,还要轻软,以不限制活动为好,出门还可以带一件衣服。老百姓说得好,“冷不冷,带衣裳,饥不饥,带干粮”。出门带衣,冷了再添衣。根据气候变化,随时随地给宝宝增减衣服,才能保证宝宝身体健康,提高免疫抗病能力。
冬季穿衣歌谣:寒冬风沙大,穿暖全不怕,冻着会生病,体健笑哈哈。
第二原则:冬燥多喝白开水
水分够了,宝宝才有免疫抗病能力。水的需要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新陈代谢。此外,活动量、外界气候和食物性质也影响水的需要量。水的来源不仅限于摄入的液体,还来自固体食物中的水分,以及食物氧化和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水分。入冬,新陈代谢热量需要加大,活动量虽减少,需水量也是很大的;食欲增加,多食蛋白质和无机盐时,需水量又加大;冬季干燥、暖器太热,则需水量更大。所以,冬天即使孩子口不渴,也要定时定量喝水。
冬季饮水歌谣:宝宝多喝水,果汁换成水,早晚喝些水,每餐有汤水。
第三原则:冬冷睡觉要保暖
小孩提高呼吸道免疫力范文
支原体肺炎的诱因?
支原体肺炎在小儿肺炎总发病率中约占20%,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是支原体肺炎发病的高峰期。由于小儿鼻腔、气管与支气管的管腔比较细而短,呼吸道上皮细胞发育不成熟,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呼吸道黏膜中有很多淋巴组织和血管都非常柔嫩,抗病能力弱;肺部的弹力较差,含气少,容易充血,气体交换也不充分。如果平时呵护不周,喂养不当,孩子挑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和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导致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一旦受凉,肺炎支原体就会乘虚而入,引发肺部感染发炎。
支原体肺炎的症状都有哪些?
多数患有支原体肺炎的病儿,起病缓慢,先出现干咳,三四天后咳嗽加剧,酷似百日咳,可持续2~4周,尤以夜间咳嗽剧烈而影响孩子睡眠。患儿随一阵咳嗽后,嗑出较黏稠的痰液,有的带血丝,并有胸闷、胸痛、喘息等症状。有的患儿发病急,初起时出现头痛、咽痛、咳嗽、乏力倦怠、厌食等症状,两三天后开始发烧,体温可达39℃左右,持续1~2周,甚至3周以上。有的患儿病后不发热,却以喘鸣、气急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小儿患支原体肺炎后,症状明显而体征少,做胸部X线透视或拍胸片所见相对较严重。有的患儿除了肺炎症状外,可并发溶血性贫血、肝炎、心脏炎、脑膜炎、中耳炎、腹泻、关节痛、皮疹等,应引起高度警惕。一旦得了支原体肺炎,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治疗,同时要加强护理,彻底治愈。
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预防支原体肺炎,关键是照看好孩子。
一是平时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晒晒太阳,以增强体质,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和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天,特别是寒潮过境的雨雪天气,尤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为孩子添加衣服,室温以18℃,湿度以55%为宜,避免孩子受凉感冒。
三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空气新鲜的家庭环境;忌在房间内吸烟,以免伤害孩子的呼吸道。
四是关注好孩子的饮食营养,饭菜多样化,让孩子常吃些富含维生素A、C、以及钙和微量元素铁、锌、铜等的食物,常喝白开水,可增强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以及细胞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