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体系范例(3篇)
社区文化体系范文
(一)宗教价值观的多元性云南纳西族聚居地在宗教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多元性特色,主要体现在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方面。云南纳西族独有的宗教是东巴教,东巴教中规模较大的祭祀仪式主要包含祭风、祭天、祭丁巴什罗等仪式,其中,东巴绘画、音乐也属于宗教文化范畴。音乐主要是在开展祭祀活动中,所吟唱的曲调音乐,还伴随有一定的器乐,音乐唱腔高达50种。每当春节、端午等重大节日活动,都要开展祭祀活动,最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活动。祭天活动属于纳西族重要的民族文化,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云南纳西族是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民俗风情与文化等都和宗教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也充分说明了力量的强大,有些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相左的,必须在充分尊重民俗多元性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二)传统文化中存在的消极成分云南纳西族的传统文化,是生活在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祖先生产、生活实践中经验的累积,是纳西族的文化瑰宝,是纳西族民众的精神信仰和家园。这一传统文化对纳西族群众生活、生产等多个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纳西族文化中依旧存在着一些消极成分。这些消极文化的存在对纳西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进,对当地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如纳西族中存在殉情风俗。当情侣决定殉情后,他们将这一消息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女方则告诉自己的母亲,而朋友和其母亲则要为他们保守秘密,随后,会选择高山险峻之处自缢身亡。其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陋习,不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相背离,而且会阻碍民族地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也不利于当地民众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制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转型期,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比较突出,各地经济文化环境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民族地区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落后。发展中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也相对较差,这些差异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民族地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和支持度。首先,经济环境方面,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目前正开展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食品安全、假冒伪劣、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纳西族群众原有的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冲击。如何认识经济的发展和由此引发的道德问题依然是纳西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应当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其次,民生建设方面,部分民族地区民生建设滞后。如纳西族在针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医疗卫生和就业等方面仍存在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合理有效地解决,将直接影响民族地区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也必将减缓民族地区的思想道德建设进程。最后,在文化建设方面,纳西族正致力于将其“东巴文化”做大做强,但同时需要处理和面对文化的娱乐化和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文化的娱乐化和世俗化对纳西族原有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针对民族地区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现象,若任其发展,民族地区民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就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背道而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3]。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云南纳西族地区思政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实现纳西族宗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衔接宗教文化是云南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当地民众的价值观和日常的价值取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挖掘和利用纳西族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通的地方,构建宗教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链接体系,是民族地区开展思政工作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全面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正能量。在云南纳西族地区存在大批的爱国宗教人士,这些宗教人士是联系党、纳西族信教群众的纽带,是号召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力量。[4]。与此同时,爱国宗教人士也勇于同那些打着宗教的幌子搞阴谋破坏的犯罪分子进行强有力的抗争,对维护国家统一、和谐安定都发挥了作用。纳西族爱国宗教人士的行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相一致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所以,要全面发挥好爱国宗教人士的正能量,积极与其展开全面的合作,带动更多的纳西族宗教信众发展成为爱国人士,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决同那些打着宗教幌子用来搞破坏的分裂分子作斗争。其次,要引导纳西族宗教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方向。纳西族宗教文化中提倡惩恶扬善、造福群众、服务社会,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它宣扬的爱心、慈善、公德等价值观念,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相通之处。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宗教文化中存在的不科学方面。因此,在云南纳西族地区的宗教文化建设中,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利用纳西族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通之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保护并全面弘扬纳西族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基础上,摒弃糟粕,进一步推进当地宗教文化改革,确保纳西族宗教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方向。
(二)尊重并规范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尊重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这是倡导包容、尊重差异的具体发展要求,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讲,一是从纳西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规划出发,进一步宣扬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的亮点,以纳西族传统文化作为发力点,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快纳西族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全面满足纳西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加快纳西族传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互动与交流,让纳西族文化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方面,让纳西族文化逐渐走出去,逐步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纳西族人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推动纳西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和创新[5]。三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做好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工作。在全面尊重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引导当地群众认识其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并及时进行改造或删除,对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则要进行引导并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积极加快纳西族地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推广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成为推进纳西族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工作,不断满足纳西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纳西族民族精神的培育工作,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而成为推进纳西族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社区文化体系范文篇2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05-02
一、社区文化结构需要特色文化
党中央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指导思想。伴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发展方案的实施,形成大规模的城市社区已成必然。社区:泛指地方政府规划管理地域范围内的民众居住,生活,工作的辖区。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是构成社会上层建筑的基础。基层社区是政府施政的主要领域。社区公众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主要服务的群体。
社区文化是指居民在社区生活中,不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各种物质基础,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精神追求社区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的综合文化现象的总和。其文化结构包含了社区的居住生态环境,文化活动的规模,活动场地和辅属设施硬件;社区群众主体在社区中约定的各种行为规范公约,规章制度;社区公众在生活交往中的各种行为方式,形为举止的文明程度,和睦的家庭,和谐的邻里关系,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状态等等内容。社区特色文化活动是指社区文化活动中具有的典型艺术特色及组织活动的特点综合行为文化行为。是社区文化层面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社区文化体系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四个层次属性,通过各种特色活动分别表现出来。深层次的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是指居民在社区文化生活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思维意识,精神品质方面的行为素质思想面貌,是普遍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现象的核心表现。社区特色活动的内在文化元素,决定其文化层次,也是考量社区文化活动品质和所具有的社会效益作用的标志。新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需要深层次的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加强对社区文化深入认识,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教化宣传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学艺术素质,促进身心建康,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因此,社区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实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方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重视社区文化发展新特点
由于我们在以往多年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更多地强调社区活动人群是以爱好者、非职业化、离退休人员及其它闲散人员为主要活动对象的习惯方式,这样使社区活动形式化、自由化、兴趣化、短期化,久而久之形成有社区健身娱乐形式的小活动,无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大项目,存在着有活动无“文化”的现象,这些沿袭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造成了活动内容单一、行式简单、周期短暂,难以真正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随着新时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公众的思想观念及对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都产生了新的变化。现在社区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因地至宜的简陋形式,逐渐转变为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主寻求发展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主基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及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全体民众享受到精神文化产品服务,是我们文化工作方针和政策的宗旨。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
掌握新时期历史阶段社会文化发展动态,充分了解社区文化活动的公共性,地域性,群众性的特征,将社区的文化活动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造福人类美好家园的精神品质层面紧密联系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培养广大居民对社会的正义使命感,让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适应新时期社区文化活动发展的趋势要求。
社区公益文化事业不应是单纯的文娱活动,而是应该使基层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层次和效果,提升至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切实维护和发展的高度上来。构建公共文化体系,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创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社区文化活动的常态化,特色化,大众化,深度层次化是我们新时期基层文化活动的新特点,发展的新目标。
三、组织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是群众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提高人民大众综合素质,这也是在公共文化体系中,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目的所在。注重开展群文理论的调研,总结交流社区文化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及时了解社会文化活动的形势状态,进行正确地科学指导,使社区各项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综合性考查调研,确定组建社区特色文化活动项目的可行性,从人员配置、活动场所、活动内容、业务培训辅导、构想创意组织开展活动,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各种人才,建立规章制度,安排活动流程。加强配套服务,经费来源、人事管理等诸多细致工作落实到位,拓展文化活动受众层面,形成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组织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及富有现代文化形式特点的社区文化活动。
例如: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社区“邻里节”系列文化活动,自2007年8月开始到现在已连续举办七届,并在每届“邻里节”上都设有几项文化活动主题内容含盖了社区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如:“金婚银婚盛典,各种类的文体竟赛活动,和谐邻里家常菜大赛,绿色东湖环保越野赛,欢乐社区歌舞展演,扶贫帮困捐助会,社区摄影书画展览”等等多种文化活动形式,活动开展期间东湖街道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商户,学校社团,社会文化机构,社区居民等各界人士涌跃支持参加,每年的“邻里节”成了辖区民众的文化大事,正是在这种在政府组织倡导下,动援社会各种因素力量参与,使社区公共文化活动走上了社区公众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文化自觉活动行为,其特点是以一项重点的特色社区文化活动为基点抓好落实,形成社区文化工作的亮点,使其在社区其它的社会文化活动中的能动作用辐射开来,形成典型及示范作用,在普及开展群众社区文化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特色文化行式的文化活动并在社会社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持续的开展下去,社区文化活动的持续性是这一行为文化行为存在的支点,文化活动的特色性决定了社区文化的文化属性,决定了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理论中的特色性对群众文化提高的重要性,在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正是通过这些连续系列化的多彩丰富高雅的社区文化活动,使社区内形成了邻里和睦,有礼有节,互相帮助,乐观向上的新风气。现阶段“邻里节”的社区文化特色形式已引起各方关注,国家文化部,广东省文化厅,深圳市等有关部门多次派人员参加,其组织形式,艺术特色,及广泛的社会效益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现东湖”邻里节“系列活动以成为深圳市社区特色文化重点活动之一,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系列之中,并将持续发展下去。这些硕果累累的社区文化活动,弘扬了主旋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念,是新时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由政府主导,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协调发展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社会文化事业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将社区文化管理的方针政策和现有的方式进行改革,由单一的政府全部承揽社区文化管理方式向社会多元化参与方式转变;由单纯的社区文娱活动形式向文化多领域种类的行式转变。逐渐形成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表现方式以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民众为中心,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动中来定位和调整自身社会角色,提高社区组织化程度和文化水平,以服务社会大众居民为主线,社会的各单位组织民众互相之间形成不同社会分工在社区的文化合作活动中又密切协商合作的新型社会组织关系。
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是重视创建自己的特色品牌,在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之中,社区群众喜欢参与欢迎,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是新时期社区文化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使社区公益文化活动变成思想道德宣教的平台,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阵地。民众在这里得到文化的知慧,文化的修导,文化的欢乐和文化的梦想。
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央提出:文化要改革,文化要创新,搞好基层文化建设是我们文化为民的重要工作。(2013.3.8中央电视台)
结语:实践证明: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上,科学化管理的优秀社区特色文化活动是我们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成功典范,优秀的中华文化是历代传承下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精髓,是民族团结凝聚力的基石,是发展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我国综合文化软实力展现的重要元素,发展和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创新,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过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提出的方针政策和发展目标,切实加强指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各机构组织统一目标认识,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服务,利用好特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社区深层次的文化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真正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一中全会公报.2012年11,15.
[2]吴修祥.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浅论.文化大视野(第十四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11.
社区文化体系范文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问题研究关于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构建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策略研究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体育文化构建研究论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方式创新关于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基本药物政策对山东省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满意度影响的研究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基于地方戏曲资源开发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策略对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安徽省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考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浅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研究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着力构建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响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对策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1-04-28.
[2]周曰智,韩冬,张基振.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及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1):5-12.
[3]姚磊.村落农民体育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1):22-28.
[4]袁军宝.山东“80后”新生代农民工数量达1300万人[OL/EB]/news/2012-01-01.
[5]田彤.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落脚点[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2008.
[6]李琛.我国农村体育组织发展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2(5):19-21.
[7]任保国,张宝荣.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30(1):161-163.
[8]张俊伟,苗苗,郑卫民.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模式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1):54-57.
[9]华力,李平.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11(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