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看法范例(3篇)
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看法范文篇1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影响因素;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432220
野生动物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大自然中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生物,也是维系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条件。我国的野生动物物种齐全,珍惜和特有种类较多,但地域差异性很大。下文将就其保护问题展开探讨。
1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
1.1高额利益驱使
由于我国很多地区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俗,所以很多人认为野生动物的肉比一般食用的肉类营养价值高,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形成了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最近几年,食用野生动物的人群不断增长,使得野生动物的交易价格连年上升,另外,野生动物的捕杀成本比较小,也促使一些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铤而走险。
1.2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野生动物大多生长在森林,按照现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分配制度来看,森林公安只负责野生动物案件中的刑事案件,但是损害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的案件属于行政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所以给公安人员的执行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发现的违法事件,按照现在的管理制度,应该属于工商部门管辖范围,林业部门只能协助调查,给森林公安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
1.3宣传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部分不法分子、交易者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规不是很了解。另外,一部分人仍然持有食用野生动物的癖好,导致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4国际因素
随着我国进入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参与的自由贸易越来越多,然而监管力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进行野生动物的走私活动越来越猖獗。使得各国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伤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也认识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但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很难完成保护野生动物的任务,各个国家必须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并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行为。
2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
2.1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要坚持合理利用、加强保护、重视发展的原则。防止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和乱砍森林,严厉打击特有野生动物进入交易市场,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组织收购和买卖野生动物,不允许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域进行任何副业。
2.2完善保护管理制度
森林部门要不断完善保护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任务,并且要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站,配置上专业的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人员;加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团队的建设,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比如,在偏远的山区多设立野生动物瘟疫监测点,不断完善野生动物网络监测体系和保护管理制度;加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只有不断的完善保护制度才能实现我国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宣传力度
森林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正确理解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特别是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领导层、滥捕滥杀野生动物者、野生动物市场经营者、食用野生动物者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报纸、广告等载体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改变人们的违法餐饮陋习,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引导公众自觉的保护野生动物。
2.4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各国都在积极保护野生动物。严格控制野生动物自由贸易,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当前,野生动物境外贸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和临近各国的生物多样性。各国政府要加强交流、沟通,共同解决野生动物非法出境的问题。同时,加强行政监督,加强对野生动物交易者的处罚,科学的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平稳。
3结语
总而言之,野生动物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稳、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完善对栖息地的保护、规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并将这些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才能实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张志.浅谈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与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6).
[2]王云,张峰,孔亚平.我国交通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0(05).
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看法范文
“合法狩猎”让国人情感纠结
8月5日,7名外国人申请在华狩猎野生动物获得专家评审通过,林业局将在20日内批复。此举受到国内70余家动物保护组织联合抵制。2006年林业局举行“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拍卖曾经引起广泛质疑,此后外国人来华狩猎活动暂停至今。
民间的质疑反映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民间渐生渐长。民众看不懂的是:一方面,有人因滥杀濒危野生动物被处极刑;另一方面,国家林业部门居然同意并支持举办狩猎权拍卖会。
相关人士解释我国从未禁止狩猎,禁止的只是“非法”狩猎。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正版第十六条中规定,“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对于合法狩猎系“国际惯例”一说,则有人怀疑,很多国家确实实行收费的野生动物狩猎许可,但是鲜有允许对部级保护动物狩猎许可的。网友“白马笑西风”是一位狩猎爱好者,他希望这种方式也应向国人开放,同时也认为:“关键是什么人去管理这方面的事务。合理狩猎是可行的,国外有很成功的经验,但我们的野生动物资源要是落在一帮贪婪的人手里,那对生态来说就是噩梦。”
为何只对外国人开放?因为对外国人开放狩猎的收费较之国人高。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人士参与的条件确实不够成熟。例如狩猎必然涉及到枪支管制等问题。而我国在这方面管理严格,具备狩猎条件的人很少。
在保护野生动物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合法狩猎”?日本人捕鲸也自称合法,但一直遭到抵制。
在我国南方个别地区,野生动物早已从民间消费进入高端消费市场。无论其来源还是去向,野生动物交易都呈现出合法和非法交易两条脉络。合法的物种因人工大量养殖变得利润低廉,而禁止食用的野味物种价值利润相当可观。这都刺激对野生动物的捕杀。
狩猎的另一面:帮助物种达到平衡
专家表示“合法”的狩猎活动有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这几名外国人来华狩猎需缴纳数目不小一笔费用,其中一部分会用于保护野生动物。在国外也有不少通过合法狩猎来获得动物保护资金的现象。
有一些动物由于缺乏天敌,如果任由其无限制地繁殖的话,一方面,食物贫乏,对其它动物的种群也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动物之间若发生传染病等,死亡率会非常高。通过合法的狩猎,能控制动物数量,保持动物种群健康繁殖。某些野生动物太多反而影响到其它植物、动物生存,还波及人类正常活动,而自然界的生物链已经不能让物种达到平衡。
比如澳大利亚为了保护当地与袋鼠共享栖息草场的动植物和昆虫,经常捕杀过多的袋鼠。但也会遭到澳大利亚“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环保组织抗议。政府有时会考虑重新安置袋鼠,而不是捕杀。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之一、北大教授吕植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表了观点:从理性上看,这件事情的确合法,但从个人感情上,她不支持狩猎。她认为,中国的野生动植物遭受到严峻威胁,通过狩猎调剂野生动物数量的做法,国际上确实有惯例,但调节动物过量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要通过狩猎的方式。
有的环保主义者在理念上,认为不仅野生动物不能被猎杀,甚至家禽的肉类都该抵制,完全倡导吃斋。他们是不承认什么合法捕杀的。日本在公海捕鲸一直受到环保团体强烈抵制。日本宣称其在公海进行科研捕鲸是基于《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的合法行为。同时日本的饮食文化应该得到尊重。以文化的理由捕杀野生动物招来的是不同文化理念的冲突。信佛的藏区百姓就不杀生,反感猎杀。
狩猎曾是贵族的必修课
狩猎在历史上是一种生存、生活方式,曾是贵族、皇室的必修课,至今某些国家仍保留这种文化传统。狩猎文化在今天将如何演变呢?
法国的传统狩猎是由中世纪的骑士狩猎沿袭而来的。那时,骑士们把狩猎当成一种军事训练的手段,而不仅仅是―种娱乐。到了15世纪,狩猎之风在法国贵族阶层盛行开来,从国王到贵族都热衷于这种体现激情和意志的娱乐方式。“皇家狩猎队”、“国王猎犬”这些专用名称就出现于那时的上流社会。
法国的狩猎传统一直流传下来,如今在法国仍有四百多个狩猎队,它们主要的活动是猎兔,有时也追捕牡鹿和野猪。
随着保护环境,保护动物意识的增强,狩猎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法国政府对狩猎活动的限制已越来越严格,猎季在缩短,狩猎地点和猎物品种在减少。所以,即使在法国,这种狩猎活动也越来越少见,目前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才能见到。
中国清代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清朝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为主的活动,史称“木兰秋猕”。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举行木兰秋猕多达一百零五次。
当时就讲究不过猎,不滥猎。在每次木兰秋猕时都严令随行军骑“遇母鹿幼兽一律放生”,设围时留有一缺口,令年轻力壮之兽得以逃生。每次围末,“执事为未获兽物请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罢围”。这些都体现出古人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现在木兰围场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规模浩大的皇家狩猎活动成为历史。
狩猎证在超市出售,狩猎不是滥杀
情感上接受不了,但人类还是要理性地考虑这个问题。全球已颁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近百个国家均认同人类的狩猎权,承认狩猎权的法理依据在于人权大于动物权。小白鼠用于人类病理试验,在各国都是允许的。人类目前所保护的动物还只能顾及“濒危”的范围,而保护目的则更多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以使地球生态环境的失衡趋势有所减缓。
在动物保护工作已相当到位的西方国家,狩猎则早已成为产业。譬如美国一年的狩猎产值超过200亿美元,非但与动物保护不相冲突,反倒相得益彰形成良性互动。狩猎产业的兴盛并不意味着滥杀动物,在狩猎产业已形成规模的美国,滥猎滥杀偏偏是个“小概率事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美国每年发放100万张野鸭狩猎证,始终未曾出现滥猎野鸭的恶性事件。
在国外连北极熊都能猎,美国的指标是每年5头,据说现在去排队要排上20年。美国政府把狩猎权以狩猎证形式出售,100只加拿大雁的价格是72美元。狩猎证就放在超市里出售,公民可随意购买。
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野生动物;现状;对策
大自然生态系统的总体平稳和野生动物的生存有着密切联系,它们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资源。我国幅员辽阔,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特有物种较多,并且不同地域环境差异较大。
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物种,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的国家之一。还有很多野生动物是我国特有,例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鹦等。从目前隋况来看,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量稳中有升,但我国部分野生动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单一种群物种面临绝迹的危险。白臀叶猴多年来一直未曾发现,这次调查仍未见到任何踪迹,可能已经绝迹。四爪陆龟、扬子鳄、莽山烙铁头、鳄蜥、朱鹦、黔金丝猴、海南长臂猿、坡鹿、普氏原羚、河狸等单一种群物种不仅种群数量少,而且分布狭窄,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疫情或其它威胁,则面临绝迹的危险。
2.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
2.1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我国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先后共有30多种。正是因为相关法律的陆续出台,这让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了强大的法律支持。
2.2我国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现状
建国后,我国一直加大了对自然保护的投入,积极建设保护区,以此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为了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也依托林业部门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类型自然保护区2600处,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这些举措使得我国的大部分野生动物,尤其是珍贵野生动物得到了很好地保护。但也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很多野生动物园片面追求利益,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划与布局,尤其是一些园内都没有满足动物基本需求的设施。此外,因为没有因地制宜,吸收当地特色,导致不少资源的消失。大部分野生动物园是产业化运作,一般由私人投资,面对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应对能力弱,这些致使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能力不足,从业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野生动物救助机构、人员严重不足,《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对滞后,《野生动物保护法》自1989年3月1日实施以来,新野生动物保护法直到2016年7月,才经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修订,同时,法律也没有很好地规范动物园的行为。
2.3民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商家的不断宣传,社会攀比心理的形成,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逐渐成为民众身上的装饰品、服装、餐桌上的佳肴。还有很多人存在错误的理念,片面地认为野味时尚、有营养、高档。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一个以动物为原料的消费链条由此产生。
2.4药用野生动物替代的现状
在医学角度上,一些药物会用部分野生动物为材料,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动物的生命状况。社会上很多人将所有物种濒危的根源全部都归结为药用的需求,这种观点有些片面、夸大且也不科学。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医药科学家们在替代野生动物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多业绩。例如,采用水牛角、人工制造牛黄素代替原来的动物原料,穿山甲人工繁育,提高饲养种群的数量和相关制品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降低使用野生动物的数量,从而保护野生动物群体。
3.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3.1加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
对野生动物保护区,一定要采取优先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野生动物保护区要做到全方面的保护,主要做到:防止盗取野生动物行为、防止火灾的威胁、防止破坏保护区的植被、防止捕杀野生动物。禁止法律法规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投入市场,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以任何形式买卖和走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禁止在野生动物保护区放养其它无关生物,禁止未经允许在自然保护区开展其它生产活动。
3.2完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
要通过法律法规,进一步规定国家享受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它们都属于国家公共性质的资产。这种规定就为那些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且不构成刑事犯罪的行为,由有关机关给予治安、行政处罚提供了相关法律支持。针对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打击,此外还要出台细则明确如何对不法行为进行惩罚。加强立法打击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于国家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交易的,必须给予行政或者刑事上的处罚。为了加强野生动物的管理以及相关法律的执行,相关法规也要明确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和分工,当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防止推脱。同时,当出现问题事件后,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3提导科学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页、法律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积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保护,从而提高民众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宣传文明的消费习惯,改变过去那种偏好食用野生动物的不文明习惯,倡导新习惯,让民众能够自愿地同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作斗争。
3.4坚持科学的保护、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任何一种资源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才能使它更好地发展,野生动物也是如此。野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野生动物对于整个生态系统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凡。因此,当我们在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对宝贵资源做到可持续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动物资源,而且能够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
3.5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事关全球生态系统安全,事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全球应该加强协作、共同保护。当前,科学高效的解决和管理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以及维护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已是大势所趋,而且这已变成全球性的问题。跨境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及周边国家生物的安全,此外,很多境外的野生物种进入国内也造成了生态入侵,影响了国内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