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例(3篇)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根据海姆斯(Hymes)的观点,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了解该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在交际时就很难说出恰当、得体的话语。即是说,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比语言能力本身更重要。然而,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语用能力明显低于语言能力,在实际交往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而这些障碍往往又是因为说话双方不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或者是违反了其社会文化规约而造成的。大量例证说明,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是决定交际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为了使英语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使跨文化交流变得和谐而富有成效,交际者就必须具备双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知识。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逐步培养跨文化意识,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为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要广采博览,厚积薄发,必须熟悉外语教学所涉及的两种文化,即学生的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民族文化,成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桥梁,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外国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不同场合下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借助所学文化因素去增强理解能力,汲取有效信息,而且还要帮助学生避免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外民族文化,使学生尽快获得一种跨文化意识。因此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前提就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至于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更新教学观念
英语作为~门学科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教与学的双向的互动,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综合能力,即通过英语实现交流、学习及其研究。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教师过分地重视其基础的问题,许多的教学内容演变成了重复的背诵和默写;而且,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英语也像其他学科一样,陷于题海,其本身最基本的作为交际载体的特性也消失殆尽,英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随着现代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更加频繁,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会很多英语单词、能翻译很多英语文章的“翻译机器”,而是能够进行实际谈判、实时交流、传播文化的实用性人才。这一要求同样反映在英语教学中。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摒弃传统的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的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了解跨文化意识的内涵与价值,以文化教学为基点,跨文化意识培养为桥梁,最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加强文化修养
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实施文化教学的主动者和执行者,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成效。因此,增强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显得至关重要。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其一是重视教师英语文化课程培训。一方面,高师院校要单独开设英语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习俗等,使师范学生具备初步的英语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各教育机构要强化在职教师的文化培训,利用寒暑假等时间举办文化培训班或文化讲座,以提高在职教师的文化素养。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文化意识教学方法
一、课题的提出
1.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语言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外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文化教学,不了解文化,在语言学习和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导致不能有效地学习语言或交际失败。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渗透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2.《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目标内容之一,并在目标描述和内容标准中详细描述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文化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化文化意识,即中外文化的敏感性(sensitivity),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tolerance),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flexibility),旨在提高鉴别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如果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靠合理配置的教学素材,那么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要依靠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以及课内和课外教学的潜移默化。
1.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文化意识培养。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部分,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然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许多词汇的文化内涵出现了不对等。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应注意强调不对等性,否则就会出现大量汉语式的英语。
(1)词汇空缺。文化差异造成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如abingogame在汉语中无对等的译词,汉语中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中的三伏和三九也会使英美国家的人感到莫名其妙。
(2)对应词范围不同。英语和汉语中虽然有大量的对应词,但大部分词的词意范围不同。如英语中的modern既是时间概念,又是文化概念,意味着对中世纪的反叛,倡导人文精神,这显然要比汉语中表现代的意思更广泛。
(3)词义褒贬不一。社会文化本身不同,造成英汉文化内涵上质的差别,词义相同而褒贬不同。如中国人经常用狗骂人,狗仗人势,走狗,狐朋狗友,等等,西方人则把狗视为man’sbestfriends,如luckydog(幸运儿),everydoghashisday(人人皆有得意时),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
与词汇相比,英语中大量的习语、成语、典故更是体现了文化的内涵。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有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其口语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发音,而是在实际的情景中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多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把语言放在具体的背景下进行,使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比如最简单的英美人见面互相问候:Hi/hello!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areyou?或谈论天气:It’sfine,isn’tit.而中国人见面是吃了吗、喝了吗,或你到哪里去?当然,还有其他场合,如打电话、购物、问候、约会讨论等。所以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先讲清一些语言习惯及内涵的文化因素,让学生学到地道的、真正的英语,而不是汉语式的英语。
3.语法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和结构的不同,还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如“myknifeandforkismadeofsilver”的谓语动词怎么用is而没有用are呢?原来西方人用餐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所以谓语动词用单数。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ismyafriend.”,而要说“Heisafriendof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之间的关系。总之,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有关英美风土人情、人文地理、节日(Halloween,Christmas,ThanksgivingDay)、名人趣事(AudreyHepburn,MaksimMrvica)、标志性建筑物(Bigben,theEiffelTower,theWhiteHouse)、饮食(hamburger,hotdogpizza)、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文章,这就为培养跨文化意识创造了条件。在做这方面阅读时,我们要先给学生提供有关这些方面的大量的阅读材料,补充背景知识,这样学生会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和跨文化意识。
5.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跨文化意识。
语言的学习是多方面、多途径的,意识的培养更是随时随地,光靠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跨文化意识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课外要最大限度地营造英语文化氛围,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开办英语角。让学生在草坪上、树荫下无拘无束地用英语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外教或外国朋友和学生直接交流,真实真切地感受英语文化,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2)开设研究性课程。以跨文化研究为主题,系统地传授英美文化知识。比如每周增加一两节英美文化史、英美风情录、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使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英语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3)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利用投影仪、互联网等播放一些配有字幕的原版电影、影碟,比如可以播放FamilyAlbumU.S.A,GrowingPains等很多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有趣的原版电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同时对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道德观等形成直观地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结语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社会发展必将使跨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尤其是随着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所以,在初中外语教学中,我们在注重传授外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以文化意识促进语言的学习,克服文化差异障碍,轻松愉快地学习外语,最终实现文化交流无障碍。
参考文献:
[1]鲁子问,王笃勤,主编.新编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2011.
[3]陈俭贤.“依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1).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在外语教学界,广大师生越来越意识到语言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普遍受到重视,然而效果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理论,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缺失的现状并加以分析;同时,指明了如何将跨文化意识带入外语教学,指导学生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是intercultura1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的中文译名,指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跨文化交际的形成与发展跟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和传播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多学科的性质是跨文化交际的显著特点。许多学者把Edward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SilentLanguage)视为跨文化交际的奠基之作。随后,跨文化交际的相关著作陆续问世。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我国语言学家逐渐意识到文化与语言的密可分,指出了跨文化交际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
许多学者认为,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更近一步说,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广义上,它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它指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及其分析
虽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过去许多学校的外语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一直将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放在第一位,结果碰到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合,就会感到茫然和网惑。首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言能力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导致学生将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当作学习英语语言的全部。其次,教师普遍缺少教师技能培训。近年来,由于外语教学受到重视,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能够得到保证,但是英语教师的能力培训还远远不够。虽然他们接受了教学实践的培训,但是受实习学校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很难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思想。再次,英语教师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很少,其跨文化的敏感性不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大体来说,我国英语教师的语言文化知识基本来源于本土,其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甚少,因而其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足不够全面的。最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自身也很少意识学习外国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策略
鉴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我国的束定芳先生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即适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英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阶段性原则是指文化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教育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文化内容的本质。交际性原则是指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得到传递和沟通。渗透性原则强调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灌输,而应该在语言的交流、情感的表达中体现出来。因此,按照以上原则,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的因素。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和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师在备课和讲课时,应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大传授文化知识的力度。这样,学生才能慢慢意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对异域文化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加深其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学生则应该在预习课本时,利用网络对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自主进行查阅和研究。这样,教材才能真正发挥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的双重作用,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2.对英语教师进行跨文化意识培训。培养一名具有跨文化意识的英语教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保证我国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质,我们应该在各个阶段的外语教学中,既关注外语教学的语言文学的初级目标,也要重视其社会人文的高级目标。这是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红玲指出,“我国英语教师需要三方面的培训:自身跨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其中,自身跨文化素养的培养包括跨文化敏感性、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