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范例(3篇)
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范文篇1
1.4文献综述
1.4.1国外研究现状
1.4.2国内研究现状
1.4.3文献评述
2相关理论
2.1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2.1.1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2.1.2财务风险分类
2.2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2.2.1财务风险识别
2.2.2财务风险评价
2.2.3财务风险应对与控制
3Q生物制药公司概况
3.1Q生物制药公司的基本情况
3.2Q生物制药公司的行业背景
3.3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现状
4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4.1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4.2基于筹资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2.1筹资渠道单一
4.2.2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4.3基于投资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3.1投资管理效率低下
4.3.2产品技术与附加值低
4.4基于营运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4.1应收账款变现的风险
4.4.2存货变现的风险
5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5.1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
5.1.1层次分析法
5.1.2功效系数法
5.2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与结果
5.2.1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
5.2.2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5.2.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2.4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结果.
6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控制
6.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6.2筹资风险的控制
6.2.1拓展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6.2.2合理安排债务期限结构
6.3投资风险的应对
6.3.1科学进行投资管理
6.3.2进行产业升级
6.4营运风险的应对
6.4.1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6.4.2强化存货管理拓展销售渠道
结论
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范文
一、公司财务领域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的简要回顾
相对于公司财务理论的其他板块而言,国内财务学者对风险管理的关注与研究显得严重滞后。总体而言,在国内学者看来,风险是公司理财活动的外生变量,在财务决策中,当然应该权衡风险与报酬,但无意从财务的视角控制或管理风险,或至多将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视为投资管理、筹资管理以及股利分配管理当然构件,而未从基本理论的角度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予以探讨,因而未能从公司财务学的视角确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架构。但是,让人欣喜的是,财政部部长助理王军在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以及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5年年会暨第18次研讨会上所做的讲话中,提到我国会计学界今后三年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其中重点之二是“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问题”。在这一点中,王军认为“理论界应当充分研究从最初的相互牵制发展到目前的企业风险管理架构”。由此,我们坚信,我国会计学界以及公司财务学界对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春天即将来临。
反观国外,情形则大不相同。就国外出版的几本权威的公司财务教材而言,无一例外地用相当的篇幅讨论到风险的管理问题。在讨论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这些教材或专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讨论了跨国经营带来的有关风险的管理,如外汇汇率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的管理。相对于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国内公司财务学术界的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国外公司财务学术界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也同样存在一定的缺憾,如没有研究风险管理在公司财务理论中的地位,因而也未能从公司财务视角提出完整的风险管理理论。
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研究
1、风险存在的广泛性及其产生机制的复杂性
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可区分为资金运用活动以及资金筹集活动,而资金运用活动主要包括内涵式的生产性资产投资与外延式的企业并购。其中,生产性资产投资又可划分为资本投资活动以及日常营运活动,资本投资活动面临的风险可通称为项目风险,日常营运活动遭遇的种种不确定性可区分为市场风险与环境风险。其中,市场风险是市场制度固有的各种风险,包括价格风险、供应链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外汇风险等;环境风险则是源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环境所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包括自然灾害风险、政治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以及科技风险(或称IT风险)。企业并购活动面临的风险可通称为并购风险,具体包括并购过程中的信息风险、反收购风险、法律风险、体制风险以及购并后面临的营运风险等。至于资金筹集活动面临的风险则可具体化为融资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外汇风险等。值得注意的是,因负债融资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则不能简单的归入资金筹集活动面临的风险系列之中。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偿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以上提到的所有具体风险都构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驱动因子。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上述各类风险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的最终实现将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提高了折现率,从而冲击企业的当前价值;另一方面影响企业到期偿债的能力,威胁到企业的持续经营,增大了企业的破产成本,而这也同样会冲击企业的当前价值。这正是我们从公司财务角度研究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因:即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或股东价值)密切相关。我们认为从公司财务的角度看,风险管理的直接目标就是最小化影响股票价格的冲击以及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由于随着财务风险的增加,企业的破产成本也将随着上升,从而侵蚀掉财务杠杆带来的经济利益,使得企业的价值呈递减趋势,所以,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即是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而统一于公司财务的基本目标。
2、风险管理是企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恰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企业的当前价值:有效地降低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以及增加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首先,由于利得与损失在税务处理上的不对称性,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其次,当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危机成本时,正确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降低财务危机的成本,而且为企业提高负债比例提供保障,而债务的增加相应地可以提升税收挡板的作用。以上两点的效应,都可以提高公司的当前价值。最后,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未来产生更加稳定的现金流,以使企业保持较稳定的经营业绩,维持外部投资者的信心,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可以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与投资管理、筹资管理以及股利分配管理一起构成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引擎。
三、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研究――财务理论视角的思考
从公司财务理论的角度看,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管理内容的相对独立性。
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正确地识别公司当前面临的各种风险,客观评价各种风险给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继而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和交易策略对企业的“受险部位”进行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以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由此可见,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股利分配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有区别的,但同时又是互相联系、互为交织的。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风险管理的客体(即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是在企业的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中产生并显现的,只不过投资管理与筹资管理将风险视为外生变量,而风险管理则将其视为内生变量。
2、风险管理目标的相对独立性
作为公司财务的基本内容之一,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与投资管理、筹资管理以及股利分配并无二致,都是寻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但就其直接目标而言,则有着显著的不同。资本投资的直接目标是最大化投资的净现值,营运资金管理的直接目标是最小化营运成本,筹资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在保证投资所需资金的前提下,寻求筹资成本的最小化以及资本结构的最优化,股利分配管理本质上属于筹资管理的一部分,因而有着与筹资管理基本相同的直接目标。而风险管理的直接目标,如前所述,就是最小化影响股票价格的冲击以及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
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范文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众多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经历了重大的转型,完成了传统企业到现代企业的脱变,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不断推进,企业财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左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好这一问题将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处理不好则后果十分严重。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企业防范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这一内容,并讨论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制度,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二、企业财务风险必要性概述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防范财务风险、处理好财务风险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具体企业的进步十分重要,切实研究好方法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十分重要和必要。
三、企业防范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第一、分散法。分散法的核心思想在于多个企业之间通过多种经营、联合经营以后投资多元化等方法实现风险的分散,这种方法对大型项目,特别是风险性较大的投资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回避法。企业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以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回避相关风险。回避法的方式很多,企业在采取回避法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选取回避方法。
第三、转移法。回避法就是企业通过相关操作将自己的企业财务风险部分转移或者全部转移到他人承担的方法。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等机构。
第四、降低法。降低法是指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采取各种可行措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法有很多种,要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第五、多角度控制法。多角度控制法是指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通过生产多种,经营多种利润率独立并且不完全相关的产品,从而实企业抵御住高利项目与低利项目、淡季阶段和旺季阶段、滞销货物和畅销货物上的风险,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四、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制度
方法企业财务风险十分重要,必须做好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标本兼治原则。处理和规避财务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企业、行业以及相关部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大事。必须按照治标治本、标本兼治的原则处理和规避好财务风险。
第二、健全内控体系原则。在规避财务风险方面,企业方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监控制度和风险预警系统的健全有效,从而构建起化解和方法防范的重要保障。此外,企业要明确好自身内部风险监管程序,理顺内部监管原则,落实好各项责任。最后,企业要对做好报表分析制度,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第三、科学化、合理化原则。大家都知道,主观臆断和经验决策能够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财务失误,所以要充分提高具体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程度。
第四、充分建立御险机制。切实建立好企业御险机制从长远的角度看,对于企业抵御财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一般来说,企业可以购买社会保险,实行多种经营,健全企业积累分配制度等。
第五、提高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企业要对宏观大环境下财务风险情况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第六、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地位和职责;在利益分配方面要科学监管好各方的利益,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五、结语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而全球到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企业财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左右我国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好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制度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重点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相关问题,提出了企业方法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得出相关结论,希望能够为相关我国众多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笔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必然众多,希望广大同行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及时指正,不甚感激。
参考文献:
[1]刘秋寒.小谈如何处理好企业财务风险问题[J].中国科技大观.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