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传统文化的笔记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5-10-01 手机浏览

传统文化的笔记范文

平面设计中的汉字字体的艺术性精品源自中考试题

一、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从形成、演变再到成熟经过了漫长的历程。直到今天,汉字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得到传承和积累,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散发着更加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汉字源于结绳、契刻、画图,是原始人类的记事方法。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汇中都能看到结绳记事所留下的影子。契刻记事在古代是另一种使用得很广泛的记事方法,它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当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需要已经不能被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所满足时,就出现了使用图形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的记事方法。后来图形经过简化形成特征符号,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商代的甲骨文是汉字最早的字型,主要是王室用于占卜和记事的文字。

殷周时期发展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也对文字进行了统一,并简化为形体偏长、匀圆整齐的小篆。汉代以隶书将小篆取而代之,是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而产生的字体。楷书则由隶书演变而来,萌芽于西汉,盛行于魏晋以后。楷书丰富了撇、捺、勾、挑等笔划,减省了隶书用笔的波折。行书是继楷书之后,运笔较为自由的一种字体。而草书则是书写运笔更自由的一种字体,它的笔划大胆而不随意,简约流畅,字形优美多变。正是有这样的特点,在现代设计中多用作装饰图形的处理。明朝的宋体、民初的仿宋体、现代的黑体则成为现代汉字常用的印刷体。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用,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汉字的简化使中国的文字走向世界,传入日本、韩国以及一些东亚国家等,尤其在日本,汉字的运用和发展得到重视,在汉字的造型结构、排列次序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创新研究。相反在我国近几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做得少之又少。

二、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汉字已经不单单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更是美化设计的一种元素。汉字多变的字体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汉字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提供了新的平台。全球统一化的发展趋势中,汉字在吸取世界文字符号精华的同时,将自己文字的民族个性体现出来,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形成风格各异的现代汉字图形。当今平面设计中电脑技术的应用已相当成熟,这也是促进汉字图形设计发展的因素,利用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文字的结构进行再设计、对文字进行装饰美化、对文字的肌理、光感等方面的特殊处理,使汉字设计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新颖的字体给人们带来美的视觉艺术享受,同时在品牌推广中具有更高的识别性,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提高企业品牌形象的识别和传播力度。另一方面,汉字是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必然产物。在平面设计中,汉字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美化视觉效果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要求我们能看得懂,还要求能带给我们美的视觉享受。字体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效果。字体的设计同时也是创意的过程,创意是设计者的思维水准的体现,是评价一件设计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汉字字体的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技术。

如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于1995年为台湾印象海报展邀请展创作的作品“汉字”系列,“山”、“水”、“风”、“云”海报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巧妙地运用中国的象形文字作为造型要素,在海报中,文字既是字,又是一幅表现文字内容的画。在作者特意留出的纸白上将山、水、风、云几个字用浓淡的笔墨变化表现出来,画面效果鲜明独特。这几个字既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文化底蕴,又将中国汉字清逸纯净的意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书籍装帧设计师吕敬人设计的《朱熹榜书千字文》,就以汉字作为设计的元素,以简洁的形象展现出丰富的寓意。偏旁部首是汉字构成的最基本元素,在书封的设计上就以汉字的lunwen.1KEjian.com基本笔划点、撇、捺作为三册书的主题体现,极具个性又不失统一。汉字的构成元素成了设计者表现的手法,点、撇、捺这些单纯的图形不仅醒目而且便于记忆,更能将书籍的文化理念完整地表达。为了表现,让读者单单看到封面就能感受到朱熹千字文的书法艺术精髓,为书籍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并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在中文版式设计中,字体也是表现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经过设计的优美字体能让人赏心悦目,如沐春风,而没有经过设计的字体则会缺少创新,不免会让人觉得了无生趣,乏善可陈。

三、现代汉字字体设计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受到重视,文化的回归成了现代设计的重要课题。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史,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以汉字为代表的主体风格设计有着更多的关注和喜爱。汉字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文明史的开始,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的设计以形表意,不受地域限制,突破了传统的汉文化区域,呈现出向世界范围发展的趋势,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汉字字体设计在当今生活中有着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方法很多,最普遍的方法是对汉字的笔划进行设计。其中有单纯的为了体现美感而进行的笔划设计,如将原本刚毅的笔划设计为优雅的带弧度的笔划、将部分笔划减少、增加部分笔划、对几个字的笔划进行连笔设计等。如可口可乐的中文字体,香港着名广告设计师陈幼坚对1979年以来在中国市场上使用的字体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替代了以前普通的印刷字体。可口可乐四个字整体向右倾斜,看起来动感十足,可字下方和乐字上方弧形设计相互呼应,增加了整体了动态感和节奏感。在笔划方面,横笔细而方,竖笔粗而圆,形成相互对比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设计,字体显得秀丽、飘逸,增加了字体的辨识度,是能够让人加深印象的字体。

另外一种是对文字进行同构设计,用文字造型的个别笔划来绘制与字意内容相关的形象图形,使用具象的形态替代文字的部分笔划。如“桥”字的设计,桥的下面部分笔划撇和捺可以设计成流水的形象,这样可以使其加强汉字本来的特征而又具装饰的视觉趣味。又如“云”字下半部分设计成云朵的形象,繁体的“龙”字右半部分设计成龙的形象,“鹤”字左边撇的笔划设计出鹤的形象等。这些字体的设计在形态上产生了变化,能够很好滴阐明文字的内涵,增强字体的内容特征,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造型语言。此外,字体的设计有着还原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感觉,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的笔记范文篇2

关键词:纳税申报;全媒体;数字教材

随着桌面计算机、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学习设备的日益普及应用,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全媒体数字教材。本文就是针对“纳税申报”课程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字教材的不足,探索如何建设纳税申报全媒体数字教材。

一、前期分析

为了建设好“纳税申报”全媒体数字教材,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剖析“纳税申报”课程的特点,分析传统文字教材的不足,然后考虑如何避免和改善以适合现代远程教育的需求。

(一)传统文字教材建设缺乏时效性

“纳税申报”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只要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法律发生了变化,那么课程内容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法规中的变化必须体现在课程的教学当中。

(二)传统文字教材建设缺乏层次性

目前的纳税申报教材从内容上看缺乏层次感,不能很好地应付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材的编写上,可将教材的难度分成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个层次。从单项技能训练入手,先让学生掌握税务登记、税收缴款书的填写、纳税申报表的填报、相应税种会计处理和涉税报表编制等基础涉税业务的处理,进而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利用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各个税种及会计处理进行综合性训练,由浅入深,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传统文字教材建设缺乏实践性

“纳税申报”是一门注重实践,对操作性要求很高的课程。“纳税申报”教材的建设应注重实践性。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将传统的以不同税种知识为主线改为面向企业办税员的角度,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体现“岗位性”的要求,将重点放在具体税种的报税工作上。

二、设计构想

根据“纳税申报”课程内容特点、学习者对象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并结合当前用于教育的媒体发展特点,提出以下设计构想:

(一)重视学习者体验,注重及时的学习分享

现代教育强调互动性,全媒体数字教材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除了互动性,还可以加强学习者体验,注重及时的学习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媒体形式的选择,注重页面的简洁

在媒体形式的选择上,既要考虑“纳税申报”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同时充分结合学习者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纳税申报”课程内容图表较多,教材页面的设计必须简洁明了,要给学习者提供最直观的信息。

(三)重视内容的可更新设计,注重内容的时效性

由于“纳税申报”课程内容的时效性要求高,所以,其教材内容不能“一锤定音”,而应该是可更新的设计,即随着税法等相关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内容。

(四)重视模块化设计和碎片化设计的融合

注重内容的系统性移动学习的特点之一是随时随地可进行学习,因此,在内容设计上应尽量进行模块化、碎片化设计,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但同时要有一定的系统性。

三、呈现形式

根据以上的“前期分析”和“设计构想”,我们根据全媒体数字教材的不同功能,分别采用不同的呈现形式。

(一)基本功能

浏览和查看或者阅读,应该是传统文字教材和全媒体数字教材共同的基本功能。本教材可提供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材料的浏览和查看,音频、视频能够支持伴随文本阅读的播放功能。

(二)笔记功能

在屏幕左侧设计有“笔记”按钮。学习者首先点击选取需要做笔记的内容,选取的部分会有底纹出现并伴有“对话框”。学习者可以选取语音的方式或文字的方式做笔记。语音笔记,如同使用微信的对话方式;文字笔记,学习者就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笔记当然是可保存的,可保存为“公开”方式或“私有”方式。所谓“公开”方式,就是“虚拟班级”的所有学员都有权限看到这个笔记内容,授课教师的“笔记”和想与其他学习者分享自己学习心得的学员就可以采用这种保存方式。所谓“私有”方式,就是只有学习者本人可以看到这个笔记内容。

(三)边学边练功能

为了便于学习者巩固所学内容,本教材可实现边学边练的功能,在完成知识点或章节学习后设计有“边学边练”。学习者在做完测试题之后会有“正确”或“错误”的提示,并有“答案解析”。

传统文化的笔记范文

寻觅动静之间的无缝体验华硕TAICHI系列

TAICHI这个英文单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的中文直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太极”,寓意阴阳两面变化无常,TAICHI的正反双屏设计理念和“太极”的定义非常吻合,正反双屏皆大有可为!

打开屏幕就是笔记本,合上屏幕就变成平板,简单的开合就可以转换装置的使用方式是目前市场上最直接的形式,这样的设计也达到了让消费者不用重新学习的目标。无限的灵活性让华硕TAICHI系列能在笔记本模式、平板模式、镜像模式、双屏幕模式等四种模式间实现无缝互动与分享,轻松满足用户各种应用需求。而华硕TAICHI系列在硬件配置上也十分强悍,正反两面全采用全高清1080p的IPS屏幕,目前提供Intel酷睿i53317U或Intel酷睿i73517U两种配置可选,基本满足主流用户日常应用需求。基于华硕金耳朵团队和Bang&OlufsenICEpower共同开发的华硕SonicMaster(美声大师)音效技术,更可为用户提供令人震撼、栩栩如生的音效。

翻转你我的世界联想IdeaPadYoga系列

如果说华硕TAICHI系列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太极”,那联想IdeaPadYoga系列则可从Yoga让人联想到源于印度的强身术——瑜伽。

作为全球首款多模式超极本,联想IdeaPadYoga系列通过其独特的转轴让屏幕360度展开,从而为用户提供四种使用模式:笔记本式、平板电脑式、站立式、帐篷式。

首批上市的联想IdeaPadYoga系列提供IdeaPadYoga13和IdeaPadYoga11两种选择,对应不同的使用特性,让用户实现更个性化的应用体验。前者采用13.3英寸HD+(1600x900)高分辨率广视角IPS显示屏,厚度只有16.9毫米,重量仅有1.54千克,极大的满足了用户的便携使用体验。后者拥有11.6英寸HD(1366x768)的高清广视角IPS显示屏,厚度只有15.6毫米,重量仅有1.24千克,追求极致轻薄性。而在CES2013上,联想了搭载Windows8系统的IdeaPadYoga11s变形笔记本。

滑盖平板超极本东芝SatelliteU920t系列

在超极本向多形态发展过程中,笔记本与平板的融合无疑是一大趋势,无论是配备双屏的华硕TAICHI系列还是支持360度翻转的联想IdeaPadYoga系列,都在搭载Windows8系统的情况下让笔记本融合了平板的功能。

日系东芝和索尼两个品牌在多形态笔记本的研发上都倾向推出滑盖式设计的产品,用户通过简单的推展操作,即可完成展开触控屏和键盘的同步操作,无论是办公还是娱乐应用,都极为便利。支持1366×768分辨率的12.5英寸IPS屏幕除带来画质的提升外,更为用户提供了舒适的操作空间。

.索尼VAIODuo11也是这样一款支持滑盖操作的非传统形态超极本。

变形和非标造型三星XE700T1C与东芝U800W

说到变形概念,第一反应便是华硕变形平板,其实三星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三星XE700T1C。三星XE700T1C-A01CN是一款介于笔记本与平板电脑之间的产品,采用屏幕可拆卸式分体设计,处理器、主板等核心部件位于屏幕面板下方,可通过外接键盘底座获得完整的笔记本功能。配置方面,该机采用酷睿i5双核处理器,标配4GB内存以及64GB固态硬盘,屏幕为11.6英寸全高清。X86架构处理器加上Windows8系统,决定了它超极本的基因更多一些。而这里我们说的非标准造型指的是东芝U800W,21∶9规格的14英寸屏幕让其在尺寸上就显得相当独特。不过,如此另类的屏幕尺寸能否获得消费者认可还有待检验。

改变的不仅仅是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