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调研范例(3篇)
文化旅游调研范文
关键词河洛文化外宣资料日译网站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9.089
PresentSituationInvestigationandCountermeasureResearchonJapaneseTranslationofHeluoCultureTourismResourcesPublicityWebsite
WANGRuiying
(ForeignLanguagesSchoo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uoyang,He'nan471023)
AbstractHeluocultureisrichintourismresources,attractingnumeroustouristsathomeandabroadtovisit.Withtheincreasingnumberofforeigntourists,foreignpropagandaworkisevenmoreimportant.ThestatusofHeluoculturetouristresourceswebsite,isthefocusoftheresearch.Firstly,itanalyzestheoverviewofHeluoculturetourismresourcesandplayanimportantroleinthetourismresources.ThenitispointedoutthatHeluoculturetourismresourcespropagandawebsiteontranslationstatus,Heluoculturetourismresourcesintheindividualrepresentativeclassic,forexample,foundproblemssuchaswebsiteconstruction,websitepromotioncontent,translationofpublicitywebsites,finallyputs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osolvetheseproblems.
KeywordsHeluoculture;publicitymaterials;Japanesetranslation;website
1河洛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河洛文化系河洛地区的古今地域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培育起来的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的中心,而且是当时中国主流文化的代表。河洛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品质高、数量多,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遗留至今的地上文化遗产有洛阳龙门石窟、释原祖庭白马寺、关林、禅宗少林寺等。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渡沟、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部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等自然风景名胜地,可以说河洛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圣地。
2河洛文化旅游资源外宣网站日译现状
2.1外宣网站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媒体影响力日益扩大,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成了对外宣传的一种快速有效而备受青睐的方法。网络因其快捷、高效等优势也逐渐成为外宣的重要的平台,旅游网站就是大部分游客出行前出行前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旅游网站对游客信息收集、出游决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宣网站建设更是吸引外国游客跨国前来旅游的关键环节。
2.2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独立的日文网站和日语网页。经过对各代表性旅游景点的官方网站和各旅游网站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网站没有独立的日文网站或专门的日语网页。例如在对河洛文化旅游资源中的代表性旅游景点的官方网站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在日本知名度很高的白马寺、关林庙、少林寺等知名景点官方网站竟没有日语网页和日文介绍。
除了各旅游景点的官方网站,国家旅游网、河南旅游门户网、河洛文化网、洛阳旅游网等与河洛文化旅游资源宣传相关的旅游网站也是如此。囊括最多内容的国家旅游网的首页语言选项只有中文的简体、繁体和英文选项,没有日文选项;河南旅游门户网虽然有语言选项,但是也只是英语选项打开有英文介绍,日语选项打开就显示错误,这表明该网站的日文宣传页建设根本没有完成,首页的日文选项形同虚设;河洛文化网的首页打开没有语言选项,只有中文的相关景点介绍,没有日语介绍;另外,洛阳旅游网的首页虽然有语言选项,但是出现了跟河南旅游门户网类似的问题,只有英文选项能打开,其他的语言选项如日语根本打不开。
第二,网站日文介绍不全面。除了一些没有独立日语网页的景点外,一些有日文介绍的旅游景点的日文介绍也是不如中文介绍那么全面。例如龙门石窟,中文介绍中有东山石窟、西山石窟、白园等景区内的详细观赏点的介绍,但是日文介绍中只有药方洞、禹王池和潜溪寺等几个洞窟的介绍,不如中文介绍全面;再如人间仙境白云山的旅游体验网上的日文选项打开只有一个页面,上面的日文介绍只有一页白云山的所在地、所获荣誉、景区内所有的观光点等概况介绍,但中文介绍不仅有全面的景区介绍还有更多的咨询选项。另外,鸡冠洞、老君山等旅游景区的网站日文介绍也是星星点点。
2.3网站宣传内容存在的问题
第一、日文介绍语言性错误多。经过调查发现现有日文介绍的景区网页中,存在翻译不当、拼写错误、句子表达不通顺等语言上的错误。①例如:鸡冠洞旅游体验网上的日文介绍中写道“つとに清代に冒して景伽蔚丐蚯螭嵩Lねる人がいるが、洞内の新奇的なしく、怖くてった。”该句的翻译凌乱不当。另外还有一句是描述教授对鸡冠洞的评价“中国地|研究会会Lの朱学稳教授は景Q壮、北国大地洞府と言うことができるのせりふをつけた。”该句中的“言うことができる”完全可以简单的译为“言える”原句则显得过于繁琐。另外通观全文,还存在敬体和简体混用现象。除了鸡冠洞,其它景点的日文介绍也存在翻译不当、拼写不正确,表达不通顺等低级错误。
第二、内容信息更新不及时。河洛旅游景点的日宣网站普遍存在旅游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空洞、消息严重滞后的问题。以龙门石窟为例,其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期间规模不断扩大,观赏性越来越强,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尤其是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世界知名度不断提升,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龙门石窟经过整修,门票价格也有所调整,然而这些新变化却没有在龙门石窟官方网站上的日文介绍中体现出来,而且旅游网站的日文网站介绍也还是一开始的原版介绍,信息更新不及时,无法让日本游客了解到景区的最新动态,这样可能会使日本游客对景区的新鲜感降低。
3对策研究
3.1建设独立的景区日文介绍网页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根据国家旅游局2012年10月的《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亚洲市场仍旧是入境旅游主要的客源市场,入境人数占入境外国人口数的61.7%,其中,日本仅次于韩国,为第二大入境客源国”。②对河洛文化旅游资源来说日本游客是入境外国游客中一个很大群体,建立专门针对日本游客的网站和独立的景区日文介绍网页很有必要。以目前的状况来看,洛阳景区在日宣网站这方面仍然欠缺,为了加快洛阳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洛阳的国际知名度,要加快日宣网站的建设,靠网络进一步拉近洛阳和日本的关系,通过旅游提高日本游客对洛阳的认可度。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日宣网站的重视度,尽快的建立独立的日宣网站和日文介绍网页。
3.2完善旅游景区的官方网站,增加日语版的详细介绍
河洛地区有些知名景区的日文介绍网页大多是简单地一笔带过型,对景区没有详细的日语介绍,网站的日文信息匮乏,宣传效果不理想。一些旅游景点的日宣网站的网页设计杂乱无章,而且景区的日文介绍很单调,缺少图片和动态演示,也没有特色实用的服务项目。景区网站必须完善日宣网页,增加详细的日文介绍,学习中文网站的图文并茂的优点,适当地添加图片和景区风景动态演示,增加景区介绍渲染力,这样才能赢在起跑线上,给日本游客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3.3提高网站的日宣资料精准度
高质量的外宣翻译资料不仅能帮助外国游客克服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的障碍,为他们提供详细的河洛旅游景点信息,还能满足游客对河洛文化的心理期待,③加深他们对河洛人文自然景观的了解和对洛阳博大浓厚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进而促进河洛旅游业和城市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游客们通过旅游网站足不出户便可以领略到旅游景区的风景,“旅游网站和景区的官方网站作为外国游客了解旅游地的第一手资料,其翻译的准确性和效果备受关注。”④提高网站的日宣资料的精准度是对景区和旅游网站的基本要求。日文旅游网站的景点介绍文本必须做到以日本游客为中心,认识到中日的文化差异,充分了解日本游客的思维方式、心理期待和接受能力,杜绝死板教条的对译,创制出感染力强、信息传递有效的日文宣传文本。⑤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核准日宣网站的日文介绍文本的准确度,提高日语翻译人员的日语水平,采取各种利于宣传河洛文化旅游资源、更为日本游客所接受的翻译方法,呈献给日本游客的景区介绍既要体现景区的美感,又不至于浮夸不实。⑥
4结束语
日文旅游网站在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是重要而高效的日宣基地,是提高中国旅游形象和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对河洛文化旅游资源来说,日宣网站的建设更是提高其国际认可度和发扬光大的重要平台。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日文网站的建设,做好网站日宣工作,将河洛文化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积极地介绍给日本游客,使他们更深刻的了解河洛文化,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带动河洛文化的发扬和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河洛文化旅游资源的日宣网站为重点研究对象,介绍了日宣网站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当今旅游网站日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地方高校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河洛文化旅游资源的日文宣传资料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10464036)和2015年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项目“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日文宣传资料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09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朱建祥,马文波.河南省重点景区标识语翻译问题翻译[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5):5-7.
②国家旅游局.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Z].2012(10).
③黄瑞.旅游文化外宣网站中的文化因素英译策略研究――以洛阳市旅游官方网站(英文版)为例[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5.7.24(4):6.
④黄艳艳.读者语境与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J].考试周刊,2009(34):39.
文化旅游调研范文
县委、县政府和县旅游局领导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之初就充分认识到我县的铜鼓文化,壮族歌舞戏曲文化,苗、瑶、彝等民族风情等民族文化必将成为我县的主要优势旅游资源之一。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开发奇特自然风光项目为支撑,挖掘、展示我县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为灵魂”的旅游发展战略;确定了我县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精品发展方向是:以莲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以“世外桃源”坝美景区为龙头,沿西西线、邱广线和县境内衡昆高速公路两则重点打造和开发部分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寨,为将来的三省五地州旅游联合开发和州内旅游线路联合开发奠定基础。
二、开发现状。
经过近十年来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不断宣传与挖掘,不仅使古老纯朴的壮族文化内涵与奇特自然景观相结合使“世外桃源”坝美景区在极短的两三年内名闻全国,壮族三月花街节、壮乡礼乐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也逐步成为我县对外宣传的亮丽品牌。
到今年,我县已逐步开发和向上级申报的民族文化特色生态旅游村共有:坝美镇村坝美村、八宝镇三腊村、旧莫乡昔板生态村、旧莫乡的板榔村、莲城镇的法棚村、莲城镇冷水沟村、者兔乡的西牙村等7个景点。坝美村特色以壮族古老的水车灌溉、牛耕、民族服饰织染加工、藤竹木石生活用具展示等劳作文化展示为主,三腊村特色以瀑布景观、古驿道马帮遗存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为主,法棚村特色以传统的壮族山歌、岜夯鸡、千层粑、粽子等风味食品展示及农家乐为主,昔板村特色以壮族的杆栏建筑和秀丽田园风光为主,板榔特色村以河流、泉水、瀑布等山水风光和斗鸡、斗牛行等民俗活动体验为主,西牙村特色以原始壮族杆栏民居和传统的铜鼓舞、牛头舞、手巾舞等传统文化为主,冷水沟村特色以新型壮族民居风格、河流及泉水风光为主。
三、宣传促销措施。
我县利用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和全国公共长假期景区活动安排等机会,把它们推向更广阔的旅游市场,使它们在丰富我县旅游活动内容中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发展。
一是在我县举办的七届“昆明国际旅游节*分会场”活动中,我们把有特色的各族歌舞艺术等集中在活动期间展示,或在“五一”、“国庆”、“春节”三个黄金周期间邀请民间文艺队到坝美景区进行展演。如壮族的跑马、放河灯、沙戏、手巾舞、龙牙歪(牛头舞)、纸马舞、兵器舞、铜鼓舞和民歌,苗族的芦笙舞、爬花杆、射驽、吹枪,彝族的铜鼓舞、弦子舞、长笙舞等,省内外的游客在短暂旅程中对我县的独特民间艺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感到十分新奇和高兴。
二是把有特色的壮族三月三赶花街、四月接皇姑、七月半放河灯等民族节日向外界宣传,并灵活调整“昆明国际旅游节*分会场”的举办日期,使之与传统节日同时进行,维持民族节日的原生态性。
三是加大对优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提升与保护力度,提高我县民族文化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主要措施有:1、新建铜鼓广场、民族博物馆和柯仲平纪念馆等人文景点,2、改建或扩建莲湖公园、皇姑庙和马蹄井等古迹,3、修复侬氏土司衙署、文庙、护国寺、万寿寺、昊天阁、都天阁等古迹,4、对原有的壮族民间洞经音乐进行编排、整理、创新,组建“壮乡礼乐演奏团”投入旅游市场,5、在部分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我县最具特色的铜鼓舞、手巾舞等民间文艺队到*民族村壮族村进行展演,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
四是在我县组织*支部生活摄影协会会员采风、华文作家笔会会员采风、国内百名记者“世外桃源”采风、全省道德研究会会员采风、全国稻作文化研究会员采风、“丽哉,孟僚”壮族文化专题片拍摄等活动,深度挖掘我县各民族的稻作、铜鼓、服饰、民歌、乐器、舞蹈等古老文化,使它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四、取得的成效。
文化旅游调研范文篇3
湖南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在全国处于第一军团的地位。与排在前5位的广东、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但发展趋势良好,潜力巨大。在中部6省中综合发展水平排第1,旅游收入排第2。20__年,文化与旅游产业总产值可望达到123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325亿元),比20__年约增长20。在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的情况下,预计20__年,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增长在15—20左右,文化产业增加值可望达到375亿元,旅游总收入将达到664亿元。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解决目前存在的4个问题:即政企不分、激励政策不完善,竞争激烈、利润下降,民族地方特色淡薄、地区发展失衡,以及国际竞争力低下等问题。
一、湖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湖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产值与规模
20__年,湖南文化与旅游产业(以下简称大文化)总产值为1037.87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271.08亿元,旅游总收入453.57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9亿美元。20__年末全省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3个、文化馆125个、博物馆和纪念馆72个、公共图书馆120个,省内广播电台1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2.47,省内电视台1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2.42;20__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82.8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2.2。20__年上半年累计旅游总收入260.7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56.8亿元。产业发展突出特点是:①多数企业产值规模偏小。20__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文化企业基本集中在长沙,而长沙市产值过5000万元的28家,过亿元的12家,过10亿元的2家。②集团化快速扩张的要求明显。目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出版、广播影视、报业等文化产业集团。其中,省级出版、报业、广电、电影四家集团的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占法人单位资产总数的32.1。
2、结构与速度
20__年,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7.71,预计20__年底,这一比重将在10以上。大文化产业20__年的内部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支柱行业中,旅游产值占产业的比重43.7,新闻出版产业12.92,广播影视集团1.93,文化娱乐29.3,动漫画1.90;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4.56。
“十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累计投资额约300亿元人民币;20__年大文化产业增加值163.86亿元(其中旅游约75.23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速度为22.9(剔除旅游后为17.3),与“九五”期间年均增速12相比,20__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呈显加速度增长态势。
3、优势行业特点
进入21世纪,大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的第1大优势产业,到“十一五”末,其产值比重将占湖南GDP的15。文化产业中,优势突出的行业有五: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报业、文化娱乐业、动漫画。
新闻出版总量指标全国排前8位,效益指标全国排第5位,湖南出版集团连续4年入围中国最大企业500强,并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基地;广播电视电影业在国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金鹰节、《快乐中国》、《超级女声》等品牌等在国内具有极强的辐射力;《体坛周报》的发行和广告均占据了全国体育类报刊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文化娱乐业则在歌厅、KTV、酒吧、演艺吧、温泉沐浴等有超速的发展,仅省会长沙就拥有大小歌厅、酒吧、演艺吧等演艺场所4000多家,每天吸引40万人,每年经济收入达20多亿元。动漫画更是领先中国,拥有国内第一个卡通原创驰名商标"蓝猫",以及"虹猫"、"山猫"等一系列原创卡通形象,拥有动画研发、制作、出版、发行、教育和传媒机构共18家,20__年产动画片2.5万分钟,年产值20多亿元,占中国动漫画产值的60。
4、体制、环境与地位
体制:产业与事业并重并存、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初级阶段。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事业发展变化的产物。湖南的文化体制改革起步早,行动快,收效大。局部看,少数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已彻底离开事业母体并成功的发展为国内知名品牌;全局看,文化经营性企业从事业单位剥离的不够彻底,20__年湖南文化事业
财政支出与文化产业投资大体相等,约20亿元。处于一种文化产业和事业体制并重并存状态,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尚未走出初级阶段。
环境:面临国际同业的急剧竞争态势,产业制度和发展政策处于探索期。“十五”期间,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南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__—20__)》等一系列文件,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政策推动力。面对WTO后国际同业进入湖南,一些探索性的制度、政策的推动力正在减弱,虽然出现个别企业和品牌竞争力增强,但湖南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尚未形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环境的大考验。
地位: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仍处于第一军团的地位,但有下滑的趋势。20__年,湖南文化产业以增加值(不含旅游)排位,居国内第9位,前8:广东、北京、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河南(339亿),20__年的增加值排序是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北京、湖南、上海,增加值后退3位;以占GDP的比重排国内7位,前6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福建。20__年湖南旅游收入达到421.2亿元,旅游收入全国第12位,中部6省第3位。(二)文化与旅游发展问题及深层原因
1、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问题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被日本经济学家和国内部分人士戏称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自20__年底,文化部出台向非公有制经济敞开文化经营大门的政策意见后,湖南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国内众多的竞争对手的全面夹击下,快速增长的同时利润率明显下降。例如,20__年,湖南新闻出版行业总收入134.02亿元,实现利润10.2亿元,收入比20__年增长67.13%,利润只增长26.24%;湖南电广传媒集团主营收入18.14亿元,实现利润4.39亿元,收入比20__年增长了87.4,利润只增长60,利润率下降明显。文化产业利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双向的,即多元竞争引发的产品(服务)价格明显下跌和经营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的大幅提高。
2、民族地方特色淡薄(结构失调),地区发展失衡问题
文化的竞争是思想创造力的竞争,也是民族特质的竞争。在动慢画行业中,世界3大品牌“米老鼠”、“阿童木”、“蓝猫”的巨大成功,既充分证明“创意”就是竞争力,又深刻印证“民族文化”为底料的文化产品才具备国际竞争力。湖南的文化支柱产业中,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产品比例偏低,兜售外国西方文化的比重居高不下。特别是旅游景点和休闲产品中,文化含量低,自然资源成分高。因此,文化的民族价值和旅游的文化价值,在结构上普遍失调,大文化内部产值结构偏重与旅游、娱乐和新闻出版,文化产业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在城乡之间出现巨大反差。文化和旅游产业在省内地区间发展不平衡。20__年,长沙市文化和旅游增加值达到242.85亿元,占当地GDP的16,全省文化增加值48.78;张家界市文化和旅游增加值41.57亿,占当地GDP的37.6,全省文化增加值8.35;郴州市文化和旅游增加值38.75亿,占当地GDP的8.1,全省文化增加值7.18。以上3市的文化和旅游增加值合计占湖南总量的64.31。其他11个地州市共享余下的35.69。
3、机制改革,政策完善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仍没有完全改革到位的突出表现在: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准公益性文化单位两大块。公益性文化单位,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科技馆等,因获得政府的全额投入和工资福利保障,内部机制改革动力缺失;准公益性文化单位,如表演团体、艺术院校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产业化经营效益苦乐不一,终因部分获得政府财政投入和补贴支持,缺少市场危机感,体制创新进展缓慢;总的原因是改革有3怕,“想改不敢改”。一怕政治风险,文化是意识形态,触及阵地;二怕经济风险,文化单位是国有资产,担心资产流失;三怕社会风险,人员安置不好易触犯众怒。不过,“十五”期间的系列文化产业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正在引起部分省市的重视。20__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10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南京市迅速作出反映,8月10日召开的全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推出“14”一揽子文化产业发展新政策文件。湖南急需出台有关保持领先地位的一系列新政策文件。
4、速度快,国际竞争力低的问题
“十五”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普遍超过GDP的增长速度。20__年湖南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比GDP快了近1倍,形成文化产业在GDP中的“蛋糕”不断扩大的良好趋势。我们对这种趋势不宜过分乐观,因为无论国家和各省市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普遍低下。从大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看,20__湖南才7.71,20__中国平均2.13;同等口径美国和英国在20__年前就分别达到12和10,意大利高达25,日本18。从业人员占全部人员的比重看,20__年美国4.8,英国7.7,中国1.7;提高湖南大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5、深层原因
目前,中国与文化相关的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国家明显偏低,一段时期内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已经形成的巨大消费需求,这就在客观上为外国文化产业提供了觊觎的市场空间。据保守估计,目前这个我国文化产业无法填补的空间至少在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在中国正在经历着由传统模式向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模式转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3大深层矛盾:
一是文化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与过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资源分散和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重点表现在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单位。用于文化建设的财政资源分散在成千上万的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的单位,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又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性要求与文化原创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学的垄断竞争理论中,保持产品差异被认为是维持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力量的关键。文化产品的差异首先是来自价值观及表达手段的独特性;文化差异也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可以依赖的比较优势。一方面由于战争和人为的破坏,不仅使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贻误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政策方针,人才相对缺乏,造成了旅游和文化产品的相对滞后。
三是文化产业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尖锐矛盾。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快车道”,成功地组建广电、报刊、出版等8个集团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和“资产重组”。但是,如何将结构调整与体制转型结合起来,解决资源配置机制混乱,仍然在摸索之中。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困扰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
二、湖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一)发展指数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既是人类文明和生活方式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产业发展的标准不是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全面满足人们群众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依此,产业发展指数可由多方面的综合指数的构
成。文化产业和其他经济产业不同,具有更强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其发展指数应兼顾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
文化产业的发展综合指数计算方法有二:时间序列法和目标参照法。时间序列法一般是将各项指标的当年数值除以上一年数值得到该单项指数Xi;目标参照法,首先要根据国民全面小康计划的要求,设定各项指标的目标值。然后将各项指标的当年数值除以目标值得到该单项指数Xi。在计算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综合指数时,我们筛选了如下7个指标: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指数(X1)、人均旅游收入指数(X2)、电视人口覆盖率指数(X3)、城镇人均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额指数(X4)、农村人均文化娱乐和教育服务消费指数(X5)、农村恩格尔系数(X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指数(X7)。本文的发展综合指数就是上述7项指标的加权值。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指数=0.15X10.15X20.2X30.16X40.14X50.1X60.1X7
按照以上的两种计算方法,得出了湖南20__年的文化及旅游发展综合指数分别是1.0818和0.615。也就是说,从时间序列看,20__年湖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总体上比20__年改善8.18,从全面小康目标的差距看,20__年湖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综合结果距小康目标有(1-0.615)的距离,即相差38.5。
表15-120__、20__年湖南文化及旅游发展综合指数
指标项时间序列目标参照
20__年20__年20__年
X11.2341.19390.671
X21.1841.18380.674
X31.003910.924
X41.0751.0420.526
X51.11091.120.35
X61.03851.01960.769
X70.99050.99690.968
发展综合指数1.094041.081830.615
数据来源:依湖南省统计局20__—20__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
值得注意的是,20__年文化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比20__年略有放慢,根据预测,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增加值速度比上年减慢4,城镇人均文化消费增长放慢3.5。同时农村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消费水平目标差距很远,达到65。
(二)发展趋势
1、20__发展趋势判断
20__年第三季度,湖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主力集团企业比上年同同期增产约19以上,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约20以上,因此,初步判断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25亿元。20__年将会持续这一良好的趋势。理由如下:
一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将继续倾向与扩大内需,构建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国内和湖南居民的有效文化消费需求将得到明显释放,加上文化产业的利润仍然可观,将会刺激文化产业新一轮增长。
二是湖南的新农村建设将取得初步成效,农民增收能力有所增强,人均文化娱乐和教育支出比例在明显增加。同时,自20__年底,中央《进一步发展农村文化的意见》以来,湖南整个农村文化发展的体制环境应该有了一定的改善,长沙、株洲、湘潭等文化中心地区在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稳步增加,将带动农村文化市场的升温。
三是随着国家文化局、广电总局对国产动画片保护政策的细化,国产动画片全面进入黄金时段,湖南动慢业的国内领先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加之金鹰卡通产业科技园等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的相继建成,将带动来年相关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快速增长。
2、20__年文化与旅游产业增长预测
时间序列预测结果:“十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年递增速度达到17.3,“十一五”计划递增速度为15,20__年的实际增长达到19。我们用时间序列预测20__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17.6,即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82.46亿元人民币。而过去6年里,旅游总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速度,达到21.5。随着休闲理念普及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副提高,大众旅游将进入高峰期。我们用时间序列预测20__年湖南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速度为20,即旅游总收入将达到664.03亿元人民币以上。
比重法预测结果:根据湖南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十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平均增速15。依据“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计划与20__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7。湖南省统计局运用投入产出法预测到20__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实际上,20__年已经达到4.5。我们乐观的预测20__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7,而20__年湖南GDP正常增长不低于9,即7832.42亿元人民币,那么文化产业增加值相应将达到368.12亿元人民币。
以上两种预测方法取平均值,20__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75.29亿元人民币。
(三)横向比较
中部是华夏文明发祥地,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部六省横穿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如:河南的中原文化,湖南、湖北的湘楚文化,安徽的徽文化,山西的晋文化,江西的红色文化和道教文化,各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资源十分丰富、各有千秋。但经过短期的市场经济洗礼,各省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首先从发展综合指数的比较中不难发现,湖南和湖北文化与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排在前列,分别达到0.615和0.612,高出全国平均发展水平6.6;河南0.578,与全国平均相同;其他3省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5.72以上(详见表15-2)。值得注意的是,湖南2个单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电视人口覆盖率X3和农村恩格尔系数X6;另外,湖南20__年人均旅游收入只有673元,在中部排在第五,仅高于安徽。
其次,6省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差异明显。对比20__年数据,6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按大小排列如下:湖南4.2,河南3.2,湖北3.1,山西2.2,江西2,安徽1.8。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的有河南、湖南和湖北。按照国际惯例,超过GDP5的产业才称得上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那么中部没有一个省的文化产业具备支柱产业的特点,不过湖南离该标准最近。
第三,6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不一。湖南旅游发展速度排第4,文化增加值速度排第2。“十五”期间,GDP递增速度排序结果是:江西12.38,山西11.78,河南11.38,湖南10.24,安徽10.2,湖北10.1。20__年旅游收入增长速度排序是:山西41.4,江西32.9,河南26.4,湖南22.1,安徽16.1,湖北14.4;文化产业增加值递增速度排序:河南26.7,湖南22.3,湖北11.8,山西11.6,江西10.8,安徽7.8。
表15-220__年中部6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数比较(目标参照法)
指数项湖南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山西全国平均
X10.6710.5800.5550.3130.2470.4550.500
X20.6740.8190.7470.7420.4740.8700.404
X30.9240.9620.9990.9540.9500.9580.958
X40.5260.3800.4530.3950.4390.2680.454
X50.3500.2100.3860.2990.2750.1290.268
X60.7690.8810.8490.8150.8790.9050.877
X70.9680.9820.9500.9410.9780.9960.900
发展综合指数0.6150.5780.6120.5410.5440.5330.577
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得出
三、20__年湖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文化和旅游是21世纪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也是湖南经济崛起最后一次机会。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保持文化及旅游产业发展步伐。针对上述分析的4个问题和发展速度减缓的趋势,20__年应重点采取如下对策,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
1、抓紧落实20__国务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意见,政事、政企彻底分开,完成“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职能转化。
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文化体制,是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方
向。坚持这个方向,就是要把那些仍然停留在“计划”的思维模式转变为“市场”的思维模式。过去那种等靠要的行政事业发展模式无法在竞争国际化的大环境里有效释放人的文化创造力,最好的文化产品一定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生产出来并流行于市场,为媒体等社会潮流的引领者认知和接受,继而影响大多数民众。20__年,湖南以长沙市为试点启动了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聘用、岗位管理和内部分配等三项人事制度改革,其效果有待求证,因为没有跟政府财政断奶的事业单位人,本质上始终是端着钢饭碗,任何改革措施对“钢饭碗”刺激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要使文化体制改革收到实质性成效,20__年的重要改革对策就是政事、政企彻底分开,使文化事业单位面向市场而不是政府,政府行政部门要帮助事业单位稳步走向市场而不是随手不管;通过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完成政府部门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职能转化。建议具体行动:一是探索建立党管方针政策、人大立法规范、政府依法行政、社会自治自律的新型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对于公益性文化单位,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科技馆等,政府可改变“投入”机制和方式,以实现变“办”为“管”的半市场化改革;三是对于准公益性文化单位,如表演团体、艺术院校等经营性单位,可实施企业化改造,给予一次性的财政支持和长期税收优费政策,实现市场化商业运作。2、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提高文化旅游产业赢利能力,吸引文化投资。
产业政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文化与旅游产业成为21世纪新经济最大亮点在于它的低能耗和绿色环保。按照国家科学发展战略要求刚性指标,湖南在未来的4年中要将能耗降低到每万元GDP1.12吨标准煤(20__年是1.4),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任务还十分艰巨。发展文化产业十分有利这一战略目标和刚性任务的完成。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源不外乎两条:内生和外引。内生需要一整套的产业激励政策和鼓励文化消费政策,就会有效释放文化创造力;外引——尤其是引进战略投资者,需要改善投资环境,限制过度竞争,确保产业的长期赢利能力。河南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截止20__年底,河南省发改委、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等21个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出台了22个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在资金投入、资产处置、收入分配、劳动保障、法人登记、税收减免、人员分流、离退休人员安置等方面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支持。
3、做强文化中心城市的同时,注重开发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和市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启动以长沙为核心的文化中心城市建设,主要是按照湖南“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一区三带”战略,加大文化重点工程的投入。湖北准备用73亿元打造15个文化产业园,形成清江巴土民族民俗文化带、武当神农两山文化带、鄂东南红色文化带和三国文化带,以赶超湖南;云南的乡村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投入少、见效大,成为7大文化产业支柱之一,如丽江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完美结合,打造了世界级旅游品牌。而湖南“十一五”计划中,长沙中心文化区只有12个小的重点文化工程项目。这显然对保持湖南在中部的文化产业领先地位不利。因此,20__年要在加大长沙市文化产业投入的同时,加快三个文化特色带(京广线、潇湘流域、大湘西)的开发建设。尤其是注重开发农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和市场。湖南有丰富的乡村民族文化资源,应尽早尽快地开发以乡村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底蕴,生态文化、休闲文化为潮流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节能、绿色、高效的文化产业新基地。
4、重点扶持核心文化企业集团,培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世界文化市场四分天下: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约43%,欧洲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其他国家占有剩余的4份额。美国文化抢占中国市场的代表作被概括为“3大片”:硅谷“芯片”、好莱邬“大片”和麦当娜“薯片”;日本文化产品抢占中国的市场销售额最大的是动画片;韩国则抢占了中国的“青春偶像片”市场。发达国家依仗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文化产业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逐步推动全球文化产业向垄断化、规模化和高投入、高科技化发展同时,通过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来兜售本国的文化制品,贩卖其生活形态,试图侵入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内核。因此,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国民经济和民族文化双重安全。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同志说过“产业格局的建立要有国际视野,要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的限制,做大做强现有的8个文化产业集团,同时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不断增强我省文化产业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湖南文化与旅游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文化安全的需要。提升湖南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略有二:一是打造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培育能进入世界财富500强的文化企业集团,获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话语权。但必须意识到将湖南8个文化集团捆绑也抵不过美国文化巨鳄AOL时代华纳公司的1/100!即便将中部6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都加起来(136.5亿美元),也不及AOL时代华纳公司20__年市值的1/10!AOL时代华纳实际上是一个航空母舰群。因此,必须打造高效率的“航空母舰”,才能以小胜大。二是构建集群式创新能力,培育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湖南文化产业除了出版集团、广电集团等8强外,余下的全是中小企业。后者具有极大的创新活力,但缺乏创新规模经济性(RoyRothwell1993),虽然散在的小企业所组成的产业无法形成整体竞争力,但可以通过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构建集群式创新,既保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又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集成,从而实现创新规模经济性。这样,就好象将整个文化产业变成一个拥有文化创新力的高效的巨无霸,必形成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产品文化和创意文化并举,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并重。
文化创意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文化产业是创意的产业、内容的产业,但又离不开传统文化尤其是实物文化资源的积累。文化产业发展要处理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即产品文化和创意文化并举,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并重。上海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上海的影视业、出版业、时尚设计、广告业等行业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__年的文化创意产值占GDP的7.5;首都北京20__年文化创意产值达960多亿元,占北京市G
DP的14%以上。湖南目前文化创意产值只占GDP的2.5。因此,在优先发展旅游、出版、影视等支柱行业的同时,特别重视湖南在全国的动慢优势地位发挥,努力培养动慢专业人才,举全省之力扶持动慢创意,加快建设以动画片为核心的全国动慢产业基地,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和规模效应,成为中国动慢艺术的集散地!
6、始终坚持文化与旅游发展互动策略:在旅游发展中注重增加文化的含量,文化发展要为旅游发展增强后劲,优化资源整合,促进品牌提升。
文化和旅游对国民经济具有推动作用。但有一个条件:只有文化和旅游的互动融合才会有效协调带动国民经济及地区间的和谐发展,产生加速度,形成核心力。20__年湖南的旅游收入中文化价值比重偏低,多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不足、品位不高,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不多,影响了湖南旅游发展后劲和文化旅游前景。
中部地区的河南和江西,旅游发展就明显带有文化互动的特性,特别是20__年河南的旅游总收入和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00.2亿元和26.4,总收入是湖南的1倍。同期江西旅游旅游收入增长速度32.9,比湖南多10.8。江西“十一五”旅游规划把整合井冈山“革命摇篮”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提出红色旅游强省战略,使20__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占旅游总收入的40。湖南能与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抗衡的只有张家界生态旅游。“十一五”期间,整合湘西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与一体,促进张家界旅游品牌国际名牌化,将是湖南旅游与文化互动融合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议加快湖南本土文化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综合研究开发,加快建设湘江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项目和省内其他高品位的文化旅游链。用文化旅游带动湖南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的生动化。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勇,《实现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跨越若干问题的思考》,湖南统计网,20__年6月3日
2、刘鸣泰,《湖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与发展思路》,中国出版网,20__年5月12日
3、孙安民,《北京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北京日报,20__年2月8日A4版
4、佚名,《云南民族文化和娱乐产业发展对策》,云南网,20__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