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森林防火技术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5-11-17 手机浏览

森林防火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阐述了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难以实施的原因,并据此原因提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技术措施,即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有条件地实施炼山造林、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分实施防火带网格化等。

森林火灾已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森林防火已成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甚至是各级政府在森林防火期的一项十分突出的工作。近年来,用于森林防火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行政资源越来越多。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频频出台森林防火的法规、政策文件,禁火令(禁止炼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及各种处罚措施,频频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检查、督察。应该说对森林防火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也取得了效果。然而森林防火的形势却仍然十分严峻。笔者以江西省赣州市的实际情况为例,浅述从技术措施层面有效解决几个森林防火难点的思考和建议,供参考。

1对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的思考

据统计,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民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等人为野外用火。那么,除人为活动、雷电等外在因素外,森林的分布、林分的组成、林木的阻燃能力可以说是森林火灾成因的一个客观内在因素,人为野外用火主要包括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炼山造林等是导致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农村普遍生活燃料已不再是柴草为主了,田坎上的草灌不烧不铲,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铲割下来,如果不烧掉,不易腐烂,也会影响农作物种植。因此,农民普遍用烧田坎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成为一部分农民的一项习惯性农事活动。单纯地从森林防火需要的角度禁止烧田坎,部分农民对此不是很理解,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去烧田坎。上坟烧纸是我国民俗传统,一刀切的禁止,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

采伐迹地人工造林,如果不炼山造林,确实杂灌太多,整地造林难度太大,而且造林效果差,不利于幼林生长,严重影响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说明炼山造林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简单的一刀切“禁止炼山造林”的做法,实践中是难以做到的。单纯从森林防火的角度禁止炼山,有人认为存在林业内部部门的本位主义倾向,不利于林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烧田坎、上坟烧纸又的确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有弱智人员玩火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应该注意到,弱智人员玩火主要是在山下路边、人群活动频繁的地方,特地跑到远山林子里面的较少。真正要靠其监护人把这些弱智人员全天候监护起来,客观上难以实现。

2建议

在继续做好原有的森林防火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效果。

2.1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

在易发森林火灾地段,如人为活动频繁处的林分、上坟烧纸周围的林分、农田边缘的林分等,种植一定比例的防火树种,增强森林的自身防火功能。在容易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林分,特别是在山下道路边的林子,混交种植一些阻燃性能较强的树种,如木荷、银木荷、花榈木、油茶、茶树、石笔木、火力楠、马蹄荷、杨梅、桃叶石楠、阿丁枫、乐东拟单性木兰、深山含笑、乳源木莲、丝栗栲、苦槠、甜槠、青冈、冬青、米老排、交让木、椤木石楠、女贞、竹柏等防火性能较好的乡土树种,以增强森林自身的防火功能,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据报道,防火树种达到25%~30%的比例,林分自身的防火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

2.2有条件地实施炼山造林

应该实施有条件的炼山造林。不炼山的确不利于人工造林,不能因为怕发生森林火灾就禁止炼山,况且发生的森林火灾绝大部分都不是炼山造成的,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为防止炼山造林引发森林火灾,应该研究制定安全炼山、可以达到安全炼山要求的技术条件(标准),如适宜的气象因子(风力的大小、风向、空气湿度等)条件、需要的隔离带的宽度、守护人员的数量等技术指标,就可以炼山造林;否则,就不能炼山。炼山安全系数达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安全等,制定了标准,就好操作,让炼山造林者有标准可依。转贴于

2.3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

实践证明,仅仅靠严禁“烧田坎”的一刀切的做法,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要继续宣传不准烧田坎;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疏导的方法,可以在路边做些防火的技术处理,即在山脚下有农田的地方,沿农田与林分交界处靠林分一侧修建一定宽度的防火带,可以是防火林带,也可以是不种树草的防火带。

森林防火技术范文篇2

中国森林资源十分匮乏,全国森林覆盖范围进展不到14%,我国也是一个多森林火灾的国家,每年火灾次数平均达到5000次左右,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根据火灾对林木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可将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特别重大森林火灾4种。而森林火灾的产生需要:森林植被圈、火源圈和气象圈的同时存在,即:森林固有可燃物在外来火源的刺激下,通过空气中大量的氧气作为传播媒介,引起森林火灾。因此,有针对性地预防森林火灾要切断火源、降低森林中可燃物的存在。所以一套完备的防火方案是必不可缺的。

二、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营林技术措施

对于现代营林技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发生森林火灾时,营造一片区域,使其不易燃烧,缩小火灾范围,可以有效防止火灾的蔓延,是防止森林火灾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可以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促进林业发展,确保林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防火隔离带技术

传统的林区是大面积大范围的建造树木,树木建造范围广密度大,看起来枝繁叶茂,符合传统的建造理念,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在发生森林火灾时,会迅速传递,几乎不可控制,因此现代林业在对林区进行设计时,为了保障林区的安全防护,对大范围的林木建造进行划分,将其规划为小区域,用隔离带进行隔离,这样在火灾发生时,只会在小区域内进行燃烧,使降低火灾危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根据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在林区内每隔二十到三十万平方米的范围,是建造隔离带的最佳范围,建造宽度为区域内树木高度的三至四倍为最佳,林区内隔离带的建造方向应与山脊方向一致,但在林区的边缘地带,就是封口区域地带,其建造应与风的方向相垂直,建造范围应是内部隔离带建造范围的一倍。下文介绍了隔离带建造的具置。

(1)建造隔离带中对防火线的设置

顾名思义,防火线就是火灾发生是对其进行有效阻碍作用的范围区域,在火灾到达这个区域后会自动熄灭,林区中经常会有小河、溪流的流过,有道路在其中的建造,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防火线,甚至形成防火网。在对林区进行建造时,每隔二十至三十万平方米是防火线最佳设置的地方,在春季来临时,通常为四月份左右,需要对防火线内的杂草进行清理,防止杂草的生成使林区内的小区域连接在一起,失去了防火线应有的效用。

(2)阔叶林种植

阔叶林叶子坚硬而有锯齿,叶片不大,有的呈尖刺状,因其形态特征,可以有效的阻止森林火灾扩大。因此,在林区有必要每隔一定距离都要设置阔叶林带,不仅可以防火,还可以增加林区的树木覆盖。当然也可以利用山林本身自有的阔叶树进行抚育,加以改造,成为天然的阔叶林。阔叶林带的距离的设定要求如下:界防火阔叶林要求间距50~100m;林区边缘和林内防火间距缩小到20~30m,但是边缘区域树种较高;居民聚集区周围的防火阔叶林区域间距30~50m。阔叶树种要选择抵抗火能力强、枝叶茂盛、含水量大、燃点低、油脂成分少、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树种。

2、对次生林加强抚育管理及选择阻燃树种造林技术

(1)次生林加强抚育管理

次生林存在的地点主要有:荒山、林缘、草坡、林间空地等,因其长期不加管理,林内富含枯立木、落叶、病腐木、极易着火的禾本科植物、杂草、蒿科植物等可燃物,这些植物的湿度低,燃点随之降低,加上林木疏松,通风量随之加大,一旦这些地方发生火灾,火势必定会扩大蔓延至整个森林。

(2)选择阻燃树种造林

有研究报道:林区的防火树种若达到25%~35%的比例的话,那么森林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防火能力了。所以,在火灾常发地区,树木种植时候,混入25%~35%比例的阻燃树种,从而增强抵抗火灾的能力。

3、营造针阔混交林技术

针阔混交林,即:针叶林与阔叶林混合种植。针叶林的树枝含有含量较高的油脂,可燃能力强,扛火灾能力弱,因此,要提高针叶林的抗火能力,针叶林区内应充分了解掌握各种病虫的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把握最佳的防治时机,及早处理,尽可能降低损失,提高病虫的防治效果,确保梨树的产量及质量。

4、森林内可燃物的营林调控技术

在预防森林火灾中,对森林内部的可燃物的营林调控技术,即采取适当的措施,保留大径级抗火林木的同时增加活枝高、降低森林林地表面的可燃物质以及林冠密度。对林木枝下高较低的林分,尤其是自然整枝能力较差的针叶林分,林木的修枝抚育可以增加林木的活枝高,加大林冠与林地的间隔性,从而减少林内枯枝等可燃物。因此,通过调整林木成分,优化林木结构(密度和比例),从而发挥生态系统自身的自我调控功能,增强森林防火。

三、预防森林火灾营林技术的建议

1、将营林技术措施强制加入到预防我国森林防火制度当中

一直以来,森林防火的普遍措施就是林火监测、控制火种、壮大加救火队伍。如今,营林绿色环保措施的引入应该加以推广和重视,将其运用到所有的林区内,强制加入到预防森林火灾的条例当中去,完善我国森林防火工程。

2、普及建设绿色防火隔离带和阔叶林带

我国林区建设范围广,危险系数高,而在林区规定范围内,建设防火林带,高效阻止森林火灾蔓延。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营林措施,合理布局,将其与其他林业工程放在同等地位上,使防大于救,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重视加强营林后的抚育管理

随着营林技术的推广,造林资金的投入增多,很多林区出现只造林,不育林的状态,致使杂草丛生,诱发火灾,偏离本身的森林防火目的。因此,国家应当本着“三分造林,七分育林”的原则,维系森林生态系统,降低可燃物和可燃物燃烧环境,提升森林防火系统。

四、结语

森林防火技术范文

关键词:森林防火;城东;技术;木荷

1前言

森林火灾是森林培育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森林火灾的发生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国内外已对森林防火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在防火林带、防火树种、炼山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2-3]。许多城区森林防火都取得重大成就,但连续26年未发生火灾的城区仍为少数。研究城东乡森林防火技术,对城东乡森林防火、三元区,全球森林防火均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地概况

城东乡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经度117.5°E,纬度26.5°N,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最高峰普禅山海拔1510米,最低点位于与梅列区交界处河滩地海拔123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等特征。年均气温17-20℃,1月平均气温5-10℃;7月平均气温26-28℃。无霜期年平均294天,年平均降水量1620mm,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1]。

3森林防火方法

森林防火指挥部在《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和国家有关森林防火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坚持“自防为主,积极联防,团结互助、保护森林”的方针,严格火源管理,及时调整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切实地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各项防火措施,科学防火,扎实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以策略防火和科技防火并行。

3.1策略防火

3.1.1强化领导责任,确保目标到位

为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城东乡把森林防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各行政村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强对护林防火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3.1.2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乡委、乡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参加森林防火工作会,并在会上对全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强调。乡森防指各成员单位,能够根据各自的职责,积极配合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气象部门及时森林火险预报,主动提供森林防火气象服务。教育、宣传、民政、旅游等部门对森林防火作出了细致部署。

3.1.3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森林防火工作重在宣传教育,以提高民众防火意识。多年来,城东乡认真做好森林防火意识的宣传工作,主要包括一下4部分,使森林防火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有效歇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一是每年四月和十月有针对性地进行森林防火宣教育活动,在辖区内共张贴标语300张以上,铁制宣传牌70块以上,中型防火宣传牌10块以上,防火预警牌4块以上,发放宣传单1400份以上。有目的的对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受教育人数达2.8万人次以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结合干部职工下村工作的机会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森林防火意识。

三是加强外来人员进入林区作业的岗位培训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森林防火意识。

3.2科技防火

技术防火主要在林分的自身防火性能上,一旦火源进入林分,林分可以根据自身的防火性能,及时阻隔火势蔓延,甚至熄灭火源。林分的防火性能主要体现在防火树种的选择、防火林带的营造2方面。

3.3构建多层次防火林带

利用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2]林分层次越复杂,地表湿度越大,则火源蔓延速度将大大降低,或者熄灭。采用生长快、树叶茂密、含水量大的防火树种来营造防火林带,以起到绿色防火线的作用,有效地阻隔林火,特别是树冠火,这些地段营造灌木防火带或乔、灌混合型防火林带[3]。因此,选择适宜的防火树种,在林缘、铁路、公路两侧、林区村镇周围等地营造防火林带,是实施生态防火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城东乡防火林带通常为复层次防火林带,顶层为木荷、细柄阿丁枫、火力楠等树种,中层为杨梅、棕榈、青冈等树种,底层为珊瑚树、油茶、冬青黄杨等树种。复层次林分提高了林分郁闭度,湿度,降低了林分温度,涵养了更多的水源,因此更具防火效能。

4总结

城东乡全乡实现连续26年无森林火灾的伟大成绩,是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政策防火与科技防火的产物。责任到位、部门协作、教育宣传、用火管理可以限制火源进入林区,而引入防火树种,构建防火林带则可以在火源进入林分之时,熄灭或者限制火源发展。

26年来,虽然城东乡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个别单位在防火措施落实上不够扎实;二是森林防火协会组建上,自筹资金、自行管理方面还没有真正步入正轨,急需各方面的支持。

为此森林防火工作应重在落实、贵在行动,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力争再创佳绩,切实维护我区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的安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