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建议范例(3篇)
生态旅游的建议范文
通过绿化整治更多地发挥城市绿地的作用,以丰富城市景观和提供游憩场所;或是被开发成特色景点,发挥旅游功能,使城市湖泊湿地功能由实用功能向旅游美化型转化。根据湖泊生态旅游的性质、游客的感知方式及经营内容,武汉市湖泊生态旅游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城市湖泊休闲模式打造休闲湖泊,推进休闲湖泊旅游综合体建设,还湖于民,为游客提供开放式亲水空间,满足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武汉市湖泊众多,资源特性各不相同,对于生态旅游潜力较高的湖泊,如梁子湖、东湖,依托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己形成规模效益较好的风景区,游览方式应由单纯的自然景观游览开始向自然与人文景观混合型转变,充分发挥其生态休闲功能,开展城市湖泊休闲旅游,坚持“绿色环保、生态低碳”的理念,突出“回归自然”的主旨,建设亲水式、开放式的旅游景观并向公众开放,通过开展湖泊休闲节、荷花观赏、环户湖自行车赛等活动,使游客能够真正走进湖泊,亲近湖泊,欣赏湖泊、喜爱湖泊。
(二)湖泊水文化休闲模式人文景观资源为生态旅游地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生态旅游活动的重要部分。武汉市所处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独特的楚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湖泊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历史文化信息在滨水绿地景观建设中的传递,在景观布置中,注意突出历史风光、人文风光,将风土人情、楚风楚韵渗透其中,开展文化休闲体验。如月湖、木兰湖、东湖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文物古迹的保护、古树名木的保护、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新建绿化景观中历史胜景的再现和表达手法的运用进行历史文化信息的传递;另一方面,通过举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庆、民俗活动,如依据屈原的传说举行划龙舟比赛、民俗表演、古乐演奏等活动不断挖掘湖泊旅游的文化内涵。
(三)湖泊生态养生模式武汉市近郊湖泊如木兰湖、涨渡湖、梁子湖都具有大于90%的绿化率[1],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这一环境所散发出的自然、绿色的气息,使之成为“养生”的天然乐土。对这类湖泊,可以充分提炼独特的湖泊湿地资源,围绕“康体养生”主题,发掘“天人合一”的养生新空间。从自然风光、生态风光着手,营造碧波荡漾、鱼鸟成群、山清、水秀、岸绿如诗如画的生态环境;恢复湖泊的水系的复合功能,增强水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构筑人水和谐的生态之美,进而可以开展湖边垂钓、观鸟、摄影或选择适合的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展水上游览等活动。
(四)湖泊湿地科普研究模式武汉市的湖泊属于平原浅水湖,最深的梁子湖水深也不过2米,按照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的定义,这类湖泊都属于广义上的湿地,湿地物种丰富,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3、4]。可以利用武汉市湖泊湿地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和研究。近几年来,随着武汉市对湖泊的日益重视,通过湖泊治理,改善湖泊质量,以湖泊为生的生物种类日益繁多,可以开展湿地科考、鸟类观赏与研究等活动。以鸟类观赏为例,武汉市许多湖泊是良好的鸟类越冬地,汤逊湖、木兰湖、涨渡湖等郊区湖泊拥有一定数量的野生鸟类群落,而东湖和墨水湖有人工养殖的鸟类群落,通过观鸟活动,一方面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让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满足游客的求知心理;另一方面进行湖泊湿地研究,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湿地,保护湿地。
武汉市湖泊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一)进行城市湖泊生态修复武汉市要依托湖泊开展生态旅游,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水环境整治,开展湖泊修复,构建完整的水岸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因地制宜地连接生物链,不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具体可以通过湖岸种植林带草坪、河坡植绿、水中栽种植物、水中放养动物、恢复湖岸的自然多样(弯曲)化、保留与建设生态湿地以及加强湖泊生态管理等方法进行修复。
(二)加强湖泊生态景观设计在湖泊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将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相结合,使其成为一个包含美学、湿地功能、公众参与、教育以及工程本身等综合内容的项目。一方面,在整体上要注重绿化景观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注重保持自然地貌特征、保持良好的尺度感以及强调个性特征;另一方面,在湖区修建必要的基础设施时,要注意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控制,对建筑风格和色彩进行统一管理,建筑色彩一般以中性色调和浅灰色为主,注意屋顶部分的处理,尽可能体现特色楚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体量应适中;同时,善于运用园林造景和表现手法,贯彻“城在湖中”的理念,在城市道路与湖泊景区、绿化空间、标志性建筑物等主要景观节点之间形成开敞、通透的景观走廊,充分展现秀美的景色。
(三)加强湖泊生态旅游管理开展湖泊生态旅游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武汉市政府应积极推进,有效管理,做好规划、管理、服务、监控等职能。首先,政府应对湖泊水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湖泊旅游开发标准,依此标准对城市湖泊旅游开发进行科学审批严格把关,杜绝随意决策的现象,在湖泊旅游开发、经营过程中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整改;其次,加大科研投资力度,促进湖泊生态旅游相关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与旅游同步的教育与培训等;再次,政府主导战略着重点要放在树立旅游目的地城市整体形象上,通过开展湖泊生态旅游,使湖泊真正与城市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突出武汉“山水之城”的形象。
生态旅游的建议范文
1月11日下午,我局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召开了干部职工大会,认真传达了会议精神,并学习了市委史文清书记在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和县委书记在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配合市区打造旅游中心,加快建设生态县,努力推进旅游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二、联系实际,确保成效。
要紧紧抓住国家振兴发展这个机遇,按照“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旅游发展思路,认真抓好旅游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抓好市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有规划、有步骤落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全面完善县内旅游公路路网,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构建核心旅游资源开发格局。积极配合市里开发建设“客盈天下”旅游品牌项目,以打造“世界客家摇篮”核心品牌为引擎和切入点,将客家博物院、客家景区沿和串线,充分展示客家文化的精髓,开发客家体验、寻根、研学、观光游项目,全力打造“客盈天下”的旅游项目品牌,形成多点支撑、相互依托,“点、线、面”有机联系的布局结构。争取国家红色旅游发展基金扶持,启动江口会议旧址和贸易分局等红色旅游开发建设,加快等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二是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大力实施“以节促旅”,继续举办有影响力的樱花节、油菜花节、杜鹃花节、桃花节等客家文化生态旅游节系列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国内旅游推介会和旅游产品交易会。不断更新促销手段,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配合市旅游局做好智慧旅游项目。建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精心策划、包装产品,形成对外宣传的整体合力,提高宣传促销的实效。
生态旅游的建议范文篇3
关键词海南;会展旅游;定位;品牌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5-0061-03
作者简介李颜,琼州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区域经济。(海南五指山572200)
一、海南会展旅游的状况
海南会展旅游的起步要比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会展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超常规发展。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和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海口会展中心、总面积3.7万平方米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三亚美丽之冠文化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三亚体育会展中心及分布于海口、三亚和博鳌的20多个三星级以上可举行会议的旅游酒店,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设施保障。1992年以来,海南国际椰子节、海南岛欢乐节、博鳌亚洲论坛及海南环岛国际自行车大赛等大型展会的举办,让海南人民感受到了会展旅游经济的强劲冲击力。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三亚天涯国际婚礼节、海南岛欢乐节等已成为海南会展旅游的品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旅游者的眼球。亚洲论坛永久定址于海南博鳌,更让海南名扬天下。
目前,会议旅游已成为海南较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丰富了海南特色旅游的内容,打破了海南旅游单一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格局。海南会展旅游产品主要类型有:(1)会议旅游,主要是政府会议、协会会议和公司(企业)会议。著名的有博鳌亚洲论坛(虽为非官方国际组织会议,但由于与会者大多为前政府政要和现政府官员,可视为准官方会议)、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岛屿观光论坛(两届)、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五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四届)等。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曾将会议场所设在海南。(2)展会旅游,主要是由博览会、展览会和交易会引发的旅游。(3)文体旅游,主要有高尔夫、潜水、体育赛事(如海南环岛国际自行车赛、世界先生大赛、横渡琼州海峡赛、国际铁人三项赛、香港三亚国际帆船赛等)、体育训练、海钓、狩猎、海南民间体育等。(4)节庆旅游,节庆旅游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卖点,如军坡节、调声节、黎苗三月三节、海南岛欢乐节、长寿节、婚礼节、嬉水节及黎苗风情表演节庆等。
会展旅游是一种高经济效益行业,各国和地区都致力于发展会展旅游。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纷纷加大发展会展旅游力度,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华北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华东会展经济带和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华南会展经济带),而以大连、长春和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会展经济带正在崛起。目前,许多实力雄厚、办展经验丰富、关系网庞大、信息灵通、技术先进的国外同行也开始瞄准中国会展旅游市场,我国会展旅游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相形之下,海南在办展的软硬件、专业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确实有不足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是,海南会展旅游存在方向不明、缺乏品牌问题。因此,海南会展旅游要想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二、海南会展旅游品牌构建
应对激烈竞争,海南会展旅游品牌构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即会展旅游市场定位、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定位、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开发和会展旅游产品品牌提升。
(一)会展旅游市场定位
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水准的服务质量、高度的开放性、广泛的对外交往及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成功举办会展旅游的基本条件,海南已基本具备这些条件。
我国有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会展旅游市场目前已被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所垄断,一般的会展旅游市场则出现了“热带丛林”、“列强纷争”竞争局面。因此,海南必须认清自己的条件,不能求大求全,而是要扬长避短,即扬自己优美的生态环境及多姿古朴的本土文化,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优良生态环境优势,力争办好国内会展旅游。同时,凭借博鳌亚洲论坛多办一些国际性的会展,不断蓄积力量,壮大和做强包括国际会展旅游在内的海南会展旅游。据此,海南会展旅游市场应以国内为主、兼顾国际。海南会展旅游的国内市场定位是“热带中国健康会展名岛”,国际市场定位是“热带南中国休闲会展名岛”。就国内会展旅游定位而言,一是举办“生态会展”和“健康会展”,重点是将会展项目引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健康方面,充分展示“生态岛、健康岛、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度假胜地”形象,如“绿色生活”、“绿色家居”、“绿色食品”、“森林度假”等;二是举办“文化会展”,充分挖掘海南丰富的本土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并整合到文化会展旅游中,让海南文化走向全国和世界;三是利用海南没有冬天的气候特点,大搞“体育赛事”活动。
(二)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定位
总的要求是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鲜明主题,展示文化,吸引参与者和参观者。
1、品牌战略目标
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和环岛国际自行车赛、天涯国际婚礼节等为海南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机遇,海南应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地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举办一系列与生态、健康和休闲有关的国内和国际会议及文体和节庆旅游,吸引国内和亚太地区的各种会议和展会,让国内旅游者把海南作为旅游度假和定居的天堂,国外旅游者把海南作为进入中国的桥头堡,逐步把海南建设成“热带生态、健康与休闲”会展旅游中心。
2、品牌定位
(1)“绿色人居”定位。海南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并得到国家环保总局批准认可的省份。经过8年的实践,海南生态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达到55.5%,青山绿水造就了天然氧吧,海南“生态岛”、“健康岛”和“长寿岛”形象已树立;始于2000年的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发生了巨大变迁,绿色小康展魅力,海南农村面貌发了历史性变化;海南城市建设硕果累累,北部省会城市海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称号,南部旅游名城三亚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花园式的生态城市,海南其他城市和县治城镇围绕“小而精、小而美”精品目标进行建设。海南的“绿色人居”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2)“度假休闲”定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个性化的追求,度假休闲旅游将成为潮流。据研究,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我国1999年推出三个长假后,工薪阶层休闲日约有140多天。旅游的最大需求点是生态环境,而目前国际上的度假旅游大多选择在热带的海滨地区特别是岛屿作为目的地,因为这些地区有海洋性气候一,夏不热、冬不冷,四季温暖如春,空气中所富含的碘和负氧离子能促进血
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海南具有发展度假休闲旅游的优势。首先,海南绿色和蓝色的生态环境非常优雅,空气中高含量的有益成分有利于身体健康;其次,海南度假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海滨度假休闲旅游、热带森林度假休闲旅游、温泉度假休闲旅游、高尔夫度假休闲旅游、湖滨度假休闲旅游和保健康复度假休闲旅游等。
(三)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开发
根据国内外经验,会展旅游品牌的塑造,只有与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相结合,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海南要围绕自己的支柱产业和特色打特色品牌办专业会展。建省以来,海南产业出现了热带农业、海岛旅游和新兴工业“三足鼎立”及“一省两地”(中国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旅游休闲胜地)的产业格局。因此,要紧紧围绕热带农业、海岛旅游、新兴工业、南药等优势产业选择会展主题,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品牌展和精品展,实现产业优势与会展优势良性互动。利用冬季(反季)农业优势和热带农业资源优势,打造海南冬季(反季)农产品交易会品牌和热带农业博览会品牌;发挥海洋大省优势,打造海南国际渔业博览会品牌;突出海南省度假休闲旅游优势,打造热带度假休闲旅游展品牌;利用海南优越的人居与环境,打造人居与度假展览会、无疫区产品展销会、绿色环保建材饰材和房地产展览会品牌;发挥海口药谷生物制药、中药(南药)优势,打造药品展品牌;利用海南油气资源丰富特色,打造石油化工产品博览品牌;利用“生态岛”和“健康岛”的效应,打造老年健康展品牌;利用黎族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黎族文化展品牌。通过上述品牌的构建,使海南会展旅游逐步走向国际化品牌道路。
(四)会展旅游产品品牌提升
1、利用银弹品牌策略,构建“热带生态、健康与休闲”主品牌。品牌提升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竞争。根据市场营销理论,一个企业的品牌组合中各种品牌一般充当四种角色,即战略性品牌、关键品牌、金牛品牌和银弹品牌,其中银弹品牌是提升企业品牌的关键。银弹品牌是能正面影响其他品牌形象的品牌或正品牌(子品牌),是创造、改变或维持品牌形象(主品牌)的力量或工具。银弹品牌运用得好,会很快改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认识,实现品牌提升,而使用不当则会影响整体。要实现“热带生态、健康与休闲”品牌战略目标,就要将海南所开发出的各种品牌进行整体捆绑营销,精心研究海南会展旅游银弹品牌:一是东海岸银滩。海南有长达1528公里海岸线(其中沙岸占50―60%),海口到三亚东海岸有60多处可设海滨浴场。海南沙滩的特点是个体沙滩规模大、坡度缓、砂质优良、水文条件好、气象气候条件优越、空气清新、生态条件好及多种海岸地貌组合(独特的热带海岸森林――红树林,独特的热带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黎苗文化、贬官文化、蛋家文化、侨乡文化、海上丝路文化、海防边疆文化等),可与世界其他海滨旅游胜地相媲美。东部海岸带目前已成为海南热带滨海观光、度假休闲胜地,以“椰树海岸休闲”为品牌核心价值。二是热带森林。海南拥有全国最大、独特的热带山地雨林和季雨林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复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被誉为“中国热带植物的大观园和生物物种基因库”,以“中国物种基因库和天然氧吧”为品牌核心价值。三是太空遗存。海南拥有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全类中没有列入的“太空旅游资源”及其相关的“陨石坑”和“雷公墨陨石”两个亚类。此地产的“白沙绿菜”,形色绿润有光、汤色黄绿明亮、气味清香持久、滋味沉厚甘醇,所含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高于其他同类产品,成品茶的水浸出物的指标和水溶性灰分指标远远高于国家标准。配合国家将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落户海南,海南可望掀起太空旅游热,以“太空礼物”作为“太空遗存”的品牌核心价值。四是黎族文化。黎族是我国唯一分布在海南的少数民族,是古越人的后代,其民风古朴、浓郁,文化独特,具有很高的传播价值和开发价值。
2、品牌传播。即以“热带生态、健康与休闲”主品牌为传播核心,进行宣传促销活动。一要明确主品牌与银弹品牌的关系。银弹品牌是为主品牌服务的,其宣传活动是要为主品牌的认识、偏好和忠诚度提供积累,主品牌则为银弹品牌提供支持与保证。二要精心选择品牌传播媒介及组合,如新闻广告、公益广告、网络广告、赞助等及各种会展,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强海南会展旅游的知名度与吸引力。
三、海南会展旅游品牌开发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府促销和扶持力度。构建和推销海南会展旅游品牌,本身就具有外部性质,即一旦海南“热带健康,生态和休闲”品牌成功塑造,必然会使海南的旅游企业、相关产业和社会各方面受益。这就需要政府牵头组织营销活动,营销费用可采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出资的办法。
(二)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旅游产品是会展旅游产业的支柱之一,是吸引人们参加会展旅游的重要因素。旅游产品开发要针对旅游者需求发展变化趋势,实现由观光旅游产品向度假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和商务旅游产品的转型,实现海南旅游转型和增效。
(三)加快会展旅游业的集团化。一是通过资本运营实行兼并和重组;二是各会展企业要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紧密或松散联合体。集团化经营,能使海南会展经营者直接面对全国甚至全球会展资源,寻求会展旅游市场合作者,结成战略联盟进行优势互补,聚合成新的竞争优势,提高海南会展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塑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旅游品牌。
(四)强化品牌整合。海南各会展旅游目的地在地貌、历史文化、旅游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都有条件树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域会展旅游品牌形象。虽然实行差异化战略,能避免雷同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但各地区加强合作更重要,只有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树立海南会展旅游的整体品牌。
(五)打造会展旅游城市或目的地。城市形象在会展旅游竞争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城市拥有了强势形象和品牌,就等于拥有了一种直接影响消费者、投资者决策的力量。良好的城市形象,除了凸现城市的吸引力和魅力外,还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和游人的“金字招牌”,可以把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有形物资财富。可考虑把海口、三亚和博鳌建成海南北、南、东三个会展旅游中心。海口是海南省的省会,海、陆、空交通条件好,区位条件优势明显,经济水平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美。海口应根据自身特色,发挥旅游、绿色农业和药谷等优势,大力发展“中国(海口)旅游商品展销会”、“海南冬交会”、“海口年货展销会”、“绿色健康药品交易会”及大型体育、旅游、节庆活动,发展定位为展览与会议城市。三亚是海南南部旅游名城,中国唯一热带风景旅游城市,旅游知名度要高于海口,其城市定位为“一市、二都、三中心”即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健康与休闲之都及会展中心、购物中心和时尚中心。三亚会展业要围绕旅游来做文章,休闲、会议、旅游三位一体,发展定位为会议为主、展览为辅。博鳌作为海南新崛起的会展旅游胜地,应充分发挥融江、河、湖、海、山、岛于一体,集椰树、沙滩、奇石、温泉等资源精华于一身,世界河流人海口自然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处女地之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会议旅游、国际商务旅游及公司会议旅游,形成自己有别于海口、三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颜,王永挺.海南旅游业研究[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