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武术散打课程教案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5-08-07 手机浏览

武术散打课程教案范文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提问

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意识,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反馈信息,进行教学交流。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才能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场知识探索之旅呢?笔者在此,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性提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轻松愉悦的情境总是可以让学生兴趣浓厚,探究欲望强烈,也最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意识;而照本宣科的提问,只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趣味性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符合学生心理。学生心里关心、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探究氛围浓烈,因此教师结合教材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结合高中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

(2)提问要适度。问题设计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具有挑战性,让学生在通过积极的思维中不断取得成功,增强学习信心,保持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学《像山一样思考》时,一开始就可以这样问学生:“山会思考吗?它告诉了你什么?”这看似简单、随意的一问,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思维活跃,在脑海里尽情地搜索平常生活中与山有关的所见所闻,同时也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引导学生人类应与大自然平等的和谐相处。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巧妙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不仅可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还能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后成功的愉悦感。

二、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教师在授课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多途径去分析、概括、评价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提问具有发散性并不等于放任不管,教师要适时引导,使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例如,一个中学高级教师,曾上过这样一堂经典的语文课。学完《鸿门宴》这一课进行小结之后发问:“项羽为什么不在席间杀死刘邦?”学生们说出了很多:项羽妇人之仁,犹疑不决(学生持此观点居多);刘邦已经臣服项羽,不好下手(现代意识观);为了取信于联合抗秦的各诸侯国;项羽有君人之度(亮点);项羽没把刘邦当成争天下的对手;因为有项伯的保护;樊哙忠心护主,使项羽有英雄惜英雄之感等等。学生各抒己见。发散性问题,既可以让学生摆脱了标准答案的禁锢,发散思维,拓宽思路,将不同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辩证思维也得到一定的训练。

三、启发性提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问题并非提得越多越好,而要看是否具有启发性,能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举一反三。

比如讲《林黛玉进贾府》时,根据人物对话品味其中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价值观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有学生提出疑问:贾母与贾宝玉分别问林黛玉“读何书”的问题,答贾母是“只刚念了《四书》”,后面贾宝玉再问时又是“不曾读,只上了一年,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回答的前后不一致?这么安排有什么用?笔者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启发:①贾母作为一名典型的封建老太太,她的价值观是什么?②贾母对黛玉的回答是否满意?③林黛玉在贾府的身份是什么?(启发学生关注主客对话的背景)通过启发,学生经过一番仔细琢磨,不难得出:贾母这封建老太太信奉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对林黛玉的回答是不满的,这让初到贾府的黛玉感到很不安,当贾宝玉再问时那样回答也就在情理之中,也反映出黛玉刚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走一步路”的谨慎心态。

在启发式问题的帮助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当然,教师要善加点拨,才能使学生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四、析疑性提问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惑时,不要急于立刻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重难点,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循循善诱,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接近答案,最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最后的答案,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锻炼。

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估计学生对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策略不易理解,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烛之武刚见秦穆公时姿态是怎样的?(2)烛之武跟秦穆公阐明了哪些利害关系?(3)烛之武站在怎么样的角度为秦穆公分析这个亡郑这个问题?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帮助学生学习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经过点拨诱导,学生不难找到答案:刚见秦穆公时说“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以退为进,让秦穆公放松警惕,为下面说辞做铺垫,然后客观上分析利害,若取郑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是有害无利,接着又巧妙的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记忆,然后说明保存郑国对秦不仅无害反而有利,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谋划,但却从秦国利益出发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最终被秦伯所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句句打动对方,是谈判说服、消弭战争、争取和平的成功范例,在生活中也有很广的应用,对于这样方式的课,学生的兴趣盎然,探究氛围浓厚。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而学生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水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这不仅是使学生顺利掌握知识,而且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一定要重视充分发挥这种手段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武术散打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武术散打;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91-02

武术散打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体育项目,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和青睐,在世界体育领域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大众散打与竞技散打相比,其发展速度和程度都远远落后于竞技散打,进而影响了武术散打的全方位发展。要想不断扩展和完善武术散打项目,就要用全方位发展的思想来看待,使竞技散打和大众散打能够一同快速稳定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终身关注、热爱并参与的运动。这些需要所有体育工作者以及武术散打爱好者共同努力。

一、武术散打发展的两大主体与发展现状

1.竞技散打与大众散打的区别。竞技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拿、格、挡、抱等攻防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项目,是中国武术徒手搏击形式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竞技散打最大的特点就是竞技性强,非常重视运动成绩的好坏。在规则要求的范围内,运动员要通过使用技术及战术的相关技巧,击打对方身体的得分部位,从而获取得分争取好的竞技成绩,从始至终都需要运动员在智力和体力的双重努力下参与竞技。大众散打与竞技散打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不像竞技散打那样注重竞技性,而是对健身、娱乐、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更为注重。同时,大众散打还具备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大众散打并没有十分固定的形式和要求,人们可以按照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需要等因素来制定一些不同的要求,是一项适合任何不同人群的体育运动项目。

2.简述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武术散打是从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散手项目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继承了武术散手的特点,主要包括踢、打、摔、拿等技术动作。选手除了用手和脚进行防守和攻击之外,也可以使用一些摔跤技术攻击对方。由于近些年与泰拳等运动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因此放宽了对膝盖和肘部攻击的限制,间接地使进攻方式和手段增多。目前,武术散打已经成为众多对抗格斗型项目中技术手段最丰富的一种,备受武术爱好者和不同人群的青睐。

就目前情况来看,武术散打项目正在迅速发展到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将散手、泰拳、拳击等项目融合在一起的中国搏击运动项目。现如今,武术散打项目在技术和规则方面都保持与国际接轨,学习世界其他对抗格斗型项目的长处。我国武术散打项目与美国职业拳击项目举办过很多交流比赛,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散打已经是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全世界也有近百个国家开展了武术散打运动,并呈快速发展的趋势。

二、武术散打的发展对策

1.竞技散打的发展对策。(1)研究传统技法,注重技术创新。技法是竞技散打的关键,由于人们对传统武术技法的研究不够深入,使现代竞技散打的技法显得十分单一,运用也十分不合理。散打是传统武术项目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在方式和手段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民族性,主要表现在武术招式丰富、灵活多变等方面,这就对散打技法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对于传统技法的研究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武术散打的技术创新是有助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动作创新和组合创新,要向着灵活多变、拳腿凌厉、身手敏捷的方向发展。(2)完善竞赛规则,提高裁判素质。在竞技散打中,裁判的素质高低十分关键,关系到比赛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和公正,不但影响着比赛结果,而且对运动员、教练员甚至整个武术散打项目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要不断提高裁判素质,建立规范完善的国际武术散打竞赛裁判体制,从而保障武术散打项目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3)加大宣传与包装,增强时尚性。竞技散打要加大宣传与包装力度,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去,通过与媒体合作等方式不断地提高自身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其他体育赛事的宣传与包装经验,打造新颖的宣传手段,使竞技散打发展更加迅速。另外,还有增强竞技散打的时尚性,主要是从服装上入手,将服装设计得更加潮流时尚,使其更具吸引力,从而得到更多人群的青睐。(4)融入传统武德,注重武技礼仪。将传统武德融入到竞技散打当中能够更有利于竞技散打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出具有武德精神的优秀人才。同时,还要注重武技礼仪,引导运动员树立文武兼备的意识。另外,要注重服装及护具等方面所代表的民族特色,而且要与现代的元素相融合,从而增强传播方式的统一和规范,让武术散打逐渐成为世界顶级的搏击运动项目。

2.大众散打的发展对策。(1)寻找推广与发展的突破口。寻找大众散打推广与发展的突破口是大众散打最为有效的发展对策,校园散打教学的开展与改革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武术散打的大众化普及需要沿着校园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满足目前青少年对于武术散打项目的需求,注重发挥武术散打的健身健心作用,从而使大众散打发展得更加顺利。(2)借鉴其他格斗项目的开展经验。近几年来,国外很多国家的现代格斗项目都发展得十分迅速,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比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剑术、空手道等。这些项目都是各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历史也较为悠久,具有丰富的开展经验,如果我国的大众散打项目能够成功借鉴这些格斗项目的经验,就更有利于大众散打的大众化进程,也是大众散打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3)重视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后备人才培养多年来单靠国家拨款的单一渠道已走到尽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势在必行。在体育部门投入的基础上教育部门配套共同出资,推进体教结合的深入。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竞技体育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广开门路争取资金,从而增加对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激励机制,教与训都得到提高。

三、小结

总而言之,我国武术散打主要面临的是竞技散打和大众散打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此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我们要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国武术散打要争取按照全方位发展的要求来进行,在向别国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同时找到带有我国武术散打特色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武术散打发展得更加迅速、稳定。

参考文献:

[1]薛宇.关于武术散打发展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教育科技(季刊),2008,(3):73-76.

[2]曹华.武术散打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2):50-52.

武术散打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武术;武术课程;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b)-000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普遍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从之前的温饱需要上升到质量的追求。而在生活追求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从而为满足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向往而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的大学生,对于身体更应当予以重视,通过相应的活动与锻炼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要求。武术则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的此种需要,并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武术的学习了解中国古老文明,对中国的文化精髓予以充分认识。因此,可以说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无论从学生的身体层面,还是从学生的精神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最优的教学方式,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于武术一方面能够充分掌握其技巧,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其文化内涵应当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重点。

1大学武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大学进行武术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以及终身体育的思想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身体强健,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性格、个性、品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1.1强健学生体魄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学生未来进行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学生只有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条件,才能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在发展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理想。而武术正是符合此需求的运动之一。无数有助于人们关节、筋骨、经脉的活动和调节,在进行武术的学习和练习中能够调节人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人们精神面貌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将其纳入到大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精髓,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1.2有助于学生自我保护

强身健体应当说是武术所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作用,其还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和防卫的功能,能够让习武之人获得不同于其他体育锻炼的保护作用。武术精髓博大精深,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与体育运动相同的运动效果,同时,武术中所孕育的攻、守、防的精神和动作,能够让学生从中了解到防卫的本质,其所具有的格斗性质,也让其与其他体育锻炼相区别。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将安全知识与教学工作同时开展,对于学生防卫意识的提升大有裨益。

1.3陶冶性情,锻炼意志

武术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特性,其一招一式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武术所具有快慢结合的节奏都让其展现了极高的魅力。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奥秘和神奇,能够让学生通过武术的学习深入探测到其中的美感与协调,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对于精神境界的提升有所认识,形成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同时,学生通过武术的学习能够锻炼其坚定的意志品质,武术中所蕴含的坚定不移、坚韧不拔的精神都是学生所应当具备的重要的品德内容和意志需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大学武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对于武术的教学工作已经开展起来,并在工作之中进行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必须看到,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只有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才能让大学武术教学获得更加长久、良好的发展。

2.1教学条件简陋

当前一部分学校已经对武术有所引进,并在课程设置中对其进行了安排。但是,高校对于武术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很多是因为迫于教学的压力而开展,在对教学条件的配备方面并不充分,让很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技能无法开展,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或者学习到的内容仅仅是皮毛。武术的教学条件相比较其他体育项目来说则是少之又少,不利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2.2教师专业性缺乏

大多学校对于武术教学还处于摸索和探索的阶段,对于无数教师的聘任方面还说没有给予关注,造成很多教师都是由体育教师担任。体育教师的不专业性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的武术动作不准确、不规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降低了学习兴趣。严重的情况下,不专业的动作还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损失,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2.3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大学对于武术的教学工作只有套路、散打两种运动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来说比较陈旧,没有进行创新和革新。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感觉到单调、乏味,对于教材内容有所不满,兴趣也因此而产生下滑。加上一些外来运动的引入,比如散打、格斗等攻击性较强的项目,也让学生对于武术的“慢运动”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创新方面还需要进行一定精力的投入。

2.4教学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大学对于武术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形成系统性。大学对于武术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就让很多教学课程的安排具有了一定的“功利性”,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少了解,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并且,大学教师为了更快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对于相应的技术指导安排较少,这让很多有问题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不利于学生武术水平的提高。

3提高大学武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3.1改善教学条件

大学院校要想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则需要对教学条件进行改善,让学生享受到高标准的教学环境,从而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兴趣加强。首先,院校要对武术所需要的设备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在武术学习中所需要的设备包括哪些,并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甄别选择。比如枪、棍、刀、剑、矛、盾,应当被院校采购部门所熟悉、熟知。其次,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场地的改造,给学生配备最适于武术学习的场地,让很多具有特色的武术技能得以进行教学和开展。第三,院校领导层要对武术教学引起重视,只有加强人的重视,才能让武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校级领导的重视引起教师对武术教学的重视,从主观到可观各个方面为学生武术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

3.2加强师资力量

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武术技能的加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武术学习质量。首先,院校要加大对武术教学质量提高的宣传,让教师从意识上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性和必须性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可以通过让教师参与到宣传活动或者参与专家培训等了解前沿的教学理论,熟知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形成正确认识。其次,教师要对自身有所要求,在教学之余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提高,对教学方面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以满足学生武术教学的需求。第三,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致。

3.3更新教学内容

当前,武术趋向于多样化的形式,大学武术教学也应当顺应此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所教学的内容与社会武术相契合。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和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其次,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价值观,将道德培养融入到武术教学中。第三,教师要了解当前武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新型的武术形式和内容,以及相应的技法有所了解并掌握。第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并进行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3.4优化课程教学设置

大学武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获得更加系统的武术学习,获得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备案设计,对所要传授的理论进行系统性规划。其次,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运用比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武术的学习中。第三,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更加合理的考核制度,让学生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对武术予以掌握。第三,要对学生的武术技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武术技艺。

4结语

大学武术教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提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教师和院校要对大学武术教学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武术教学质量,让学生从武术的学习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为其未来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与积淀。

参考文献

[1]盛燕茶.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5(7):57-59.

[2]原文庆.太原市初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8):66-69.

[3]郭城,陈思羽.长春市普通高中武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8):72-74,80.

[4]姜莹.浅析大学武术课程有效教学途径[J].才智,2015(23):56,58.

[5]李春发.高校武术教育国际化文献回顾[J].搏击:武术科学,2015(9):9-13.

[6]刘文武,杜杰,胡海旭.学校武术教育——定位、现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9):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