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5-09-06 手机浏览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

1明确要求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经常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让学生明确班级建设的目标要求。如集会集队时,一听到集合号响起就要立刻排队,而且还要做到“有序、安静、整齐”。做作业时要做到四点:①书写规范;②格式正确;③正确率高;④先完成作业,再考虑玩耍;朗读时要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有感情。总之根据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况,及时地向学生提出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并认真落实。

2树立典范,身先垂范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模仿大人是孩子的天性,它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特别希望从具体的人身上找到学习的目标,并做为模仿的对象。所以他们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根据他们善模仿的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榜样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比较系统地给学生讲清道理和要求,树立榜样,使学生逐步提高认识。以革命领袖为榜样教育学生。如向学生介绍少年时在雨天帮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不说谎话,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其次:是用学生中的榜样教育学生的良好行为。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究卫生的学生,可以在班上选出“学习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等等。由于这些榜样是在学生中产生的,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激起上进心,使他们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再次:要注意教师本身所起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人,所以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看成完美无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老师学习。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我做教师多年始终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尽力使自己的言行大方得体,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

3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用集体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卫生评比,领巾佩带,纪律评比等等,都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参与活动。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个同学,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因此就形成了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为集体荣誉争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随手丢垃圾,将垃圾丢到指定的位置,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姿端正,书写规范,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出校门有序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

4经常鼓励上进,巩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

一、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目前的现状

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现状调查表明,有73.3%的家长懂得要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培养。有26.7%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待长大后自然会懂事,循规蹈矩的。于是,随他们自由发展,哪怕是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任其发展。这样没有一贯性,又缺乏耐心、耐力的教育,会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不稳定。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正确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活习惯的养成。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养的体现。如讲究卫生,不吮吸手指;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偏食,独立进餐;能自己穿衣、叠被;用过的玩具、学习工具能随时归位,摆放整齐;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倒垃圾、整理床铺等。

(2)道德习惯的养成。这是每一个人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早期家庭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应包括:遵守各种行为规则,能用礼貌用语主动问候长辈;爱惜东西,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能换位思考,考虑他人感受;能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爱吃或爱玩的东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能善始善终等。

(3)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大凡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提问、关注周围生活的变化……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4)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主要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方法

幼儿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父母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培养孩子。事实证明,人的成功取决于人的能力,而人的能力来自于习惯的养成。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根本,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理想的。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就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从现在开始。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培养意识。长期以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缺乏早期教育意识。甚至把智力等同于知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重技能训练轻行为培养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家长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艰巨性,对孩子严格要求,反复强调,持之以恒。幼儿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长期严格的教育,严格要求,才能逐渐养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教育,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的。

(2)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合力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

①家庭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对孩子进行学习的熏陶。比如,在房子的墙上,挂满了幼儿学习的图片;在家里,我们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孩子也会拿起自己的书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给孩子教一些词语,并坚持把它们记录下来……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孩子缺乏耐心、毅力,以及做事草率、学习三心二意等不良习惯。在家庭中养成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气氛,使孩子感到勤奋学习值得仿效,拥有知识值得自豪,以促使孩子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良好习惯。

②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要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家人带幼儿出去玩时会打招呼,打扰了别人说“对不起”。幼儿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这是因为幼儿具有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所以,父母应较多地注重用自己的“身教”去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要及时评估,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会使幼儿固化下来,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篇3

【关键词】托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让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功的教育都是将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目标的。对于托班幼儿来说,年龄较小,自制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可塑能力较强,这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要适时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样也可以避免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托班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托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有效解除家长的教育负担

在幼儿的教育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其中的家庭教育又是教育的重点。但是,现在的幼儿父母大都需要工作,对幼儿的家庭教育相对缺乏。家长要想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刚入园的幼儿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还需要老师给他们喂饭、穿衣等,这都是因为在家中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这些都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利,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负担。托班幼儿入园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穿衣等,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家长们的教育负担。

(二)托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于老师开展教育工作

新入园的幼儿因为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对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幼儿。只有让孩子们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学生彼此之间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避免学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可以模仿,老师的教学工作也就能够更好开展,老师们也才有时间和精力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

(三)托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孩子还未入园的时候在家中可能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挑食、调皮、任性等,这些习惯对幼儿的成长都是不利的。让托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这不仅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也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二、托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要让幼儿感受到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首先需要和幼儿培养良好的感情,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没有什么比得上老师的拥抱和更重要了,老师要经常给幼儿拥抱,同时也要及时表达对幼儿的赞美和喜爱。每天幼儿到园后,老师和幼儿要相互问好,或是夸奖一下孩子今天穿的很漂亮、很有礼貌等,这样不仅利于师生间情感的培养,同时也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有礼貌的习惯。

(二)教师应将必要的行为准则建立起来

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行为准则作为保证,这也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前提。比如,孩子在洗手和玩滑梯的过程中不能推挤,就餐要保持安静等。托班幼儿年龄虽小,但是模仿的能力较强,老师可以先进行动作示范,让他们明白应该怎么做。比如,在孩子们刚入园进行点名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一开始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师可以让班中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进行动作示范,让孩子们都清楚在老师点名的过程中,小朋友是要回答“到”的。通过这样的动作示范,孩子们很快就学会如何点名回答了。托班幼儿受到年龄的影响,可能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对于一些制定好的规则不能时时遵从,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提醒,切勿让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有的孩子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会从座位上站起来,教师在此时需要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三)让孩子在生活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很多孩子在早上到园后不是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这时老师就要及时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主动和孩子打招呼,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影响孩子,让孩子养成早上见到老师就主动问好的习惯。很多幼儿在进园前已经养成了让大人喂饭的习惯,进园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家长在家中也要积极配合老师,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培养孩子逐步养成自主进餐的好习惯。托班幼儿还容易出现尿裤子的问题,需要老师及时提醒他们去上厕所,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孩子们吃点心或是进餐时,老师可以将盘子放在桌子中间,并告诉他们这是放垃圾的盘子,吃完后的果核、包装袋等都可以放在里面,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加强家园共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重要的成长环境,是帮助他们成长的关键所在。托班教学工作要想顺利开展,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协作。首先,老师应及时将孩子在园的情况告诉家长,比如孩子有哪些进步、有哪些地方需要继续努力等,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进。其次,老师应在孩子突然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后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完成幼儿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成长。

三、小结

托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生的成长都意义重大,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完成。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期的不懈努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心声,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龚燕.浅析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