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5-10-10 手机浏览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事后对策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951011

1我国近期农业气象灾害的具体现状

作为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国家,气象灾害不仅对农作物造成大幅度的减产、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更是影响我国在农业发展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迅速的进行发展、包括城乡一体化、工业化的进程与发展不断上升,再者就是我国走的是以工业发展为主的疯狂式发展路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环境的污染也造成极大的危害,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导致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粮食的安全问题也大幅度的下降。据统计,我国在近几年农作物每年平均受到气象灾害的面积达到近3330万公顷,因气象灾害粮食损失超过55亿公斤,这是一组十分庞大的数据,伴随着社会进度的不断发展,如果未来这种情况不断的发生,那么气象所造成的灾害在以后带来的将会是一场噩梦,会造成非常大的危机,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摇,所以一定要制定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使农业生产达到高产高效,才能保证粮食的安全,社会的稳定。

2及时有应对性的防御措施

2.1充分分析不同的农作物对自然的抵抗力,以便更好的来确定农作物的适应条件,生产方式等

尽早做出针对气象灾害的预备工作,当面临危险农业气象到来之时才能临危不乱,充分的措施和防御会将农业气象造成的灾难降到最小。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也是应对气象灾难的对策,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一定要加强气象灾难防御措施,使灾难发生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大的保护了农业的生产,我们也要掌握一些农业气象有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的防御

2.2加强农作物的种植技术

能够准确有效的减少农业灾害,在加强气象预测与防御措施的同时,农业的栽培技术也同等重。在农业气象灾害发生之时在栽培方面有一定的效果的话,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了解生活习惯后可以适当的进行人工的措施,从而使产量大大提高,所以加强农业的栽培技术也是应对与避免农业灾害的防御措施。

2.3农业气象灾害的长期性防御措施

为了长期性的防御气象灾害。在加强气象灾害的时候,更要加强长期性的避免,可以实施一些必不可少的措施,就像对温室蔬菜所进行的栽培,可以确保农产品作物不会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但这样也只是一种做法并不能长期使用,总的来说,顺应天气的变化是最好的。

2.4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

为了跟好的避免自然灾难,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环境,这是对农业自然灾害的防御中最重要环节,不仅加强了农田的基本建设,坡地梯田化、洼地台田化、兴修水利、打井防旱以及营造防护林用来调节和改善农业土壤条件,努力实现生态的自然平衡,从而更好的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减少农业灾害的建设频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防御气象灾害事后对策

发生自然气象灾害是避免不掉的,那么我们不仅要有应对的防御措施,还要有防御的应继续和长效性等的对策外。还要承担后果,及时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的到来。能够及时有效的是气象灾难发生后,能够及时进行弥补是损失量降到最低,竟可能的尽早恢复生机、下面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应对:

3.1灾难发生后的处理对策

当灾难事件发生之后应该有效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技术对策,使得农业灾害造成的后果降到最小,让受灾的农作物能够恢复生长,尽最大的可能保持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

3.2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制度,可以大范围的减少由气象造成的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气象灾害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不能找到一个从经济的制度上预防灾害的办法,这个方法是对与那些已经做好了很好的防护措施,但是没有得到效果,还是受到自然灾害的损失起到很好作用的办法,这样也可以鼓动农作物的工作者加入农业保险,这样就会减少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3.3大力保护环境

我们现今居住的地球是经过漫长的演化时期,才渐渐形成今天能够适应生命生长的环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地球才变得美轮美奂、缤纷多彩。在很多年年前地球孕育出了人类,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对地球有着生存繁衍的依赖性,我们需要地球不断的提供食物和植物才能够生存下去。

4结论

气象灾害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加重危害,这种趋势与人们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资源的过度开采森林的减少加重滑坡与水土流失,加速河道、泥石流等气象灾害的发生,湖泊中的淤泥导致洪水能力的减少及旱灾发生频繁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导致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有些城市的防洪措施没到位等,内涝加重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鲍文.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及其构建[J].江西农业学报,2013(02):83-86,89.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范文

为充分发挥专家支撑作用,进一步拓宽农情信息渠道和强化科学防灾减灾,农业部日前成立“农业部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和“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由部分粮食产量超过100亿斤的大市和产量超过20亿斤的大县农业部门分管种植业的局长(主任)组成,主要职责是及时反映各地种植业生产和农村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咨询服务。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由部分农业气象、农业防灾减灾、主要粮食作物和粮食主产区农业技术推广专家组成,主要开展与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形势研判有关的指导服务、信息咨询、技术支撑等工作。

粮食生产重点市县农业局长(主任)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情况熟、数据清,离农民最近,与农民联系最多,听到农民的呼声最早,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最深刻,感受农时季节和农事活动最直接,对灾情的影响最了解,对粮食生产形势的判断最准确。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的成立,可以发挥粮食大县、大市农业局长(主任)“智囊团”作用,及时收集第一手的资料,及时反映农业生产动态,为指导粮食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农业部门立足抗灾夺丰收,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抗灾救灾主力军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损失,为粮食“七连增”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工作基础依然薄弱,人员队伍有待加强,手段措施还不完备。成立农业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有利于发挥专家技术指导作用,创新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拓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思路,准确地把握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规律,提升农业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水平。

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和防灾减灾专家组成立后,将抓紧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尽快投入咨询服务工作。农业部要求,专家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科学参谋、正确指导、引导舆论的作用,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严谨的作风,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为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农业信息网2011-09-13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雷灾;现状;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8-0213-02

温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南邻黄河,北依太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干旱、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常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特别是近年来雷电等极端天气频发,对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据温县1971―2010年4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雷暴最早出现日期2月24日,雷暴最晚出现日期11月18日。雷暴出现次数最多月份为7月,平均年发生6.5次,8月次多,平均年发生4.6次。按出现季节,夏季(6―8月)雷暴出现最多,占全年雷暴总数的79%。

1农村防雷现状

1.1农民防雷意识淡薄

一般来说,农民的知识层次比较低,对雷电的形成及发生机理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理解。雷电灾害一旦发生,大多数农民因为封建迷信思想,不愿意跟他人提起,更不会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1.2农村防雷设施不完善

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建的房屋也普遍未作任何防雷设施。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偏远村落,空旷地区的制高点往往都是低矮的民居,比较容易成为雷击的对象;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镇,房屋建设也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及审核,没有防雷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1.3涉及防雷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关于雷电灾害防御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不适用于农村。农村的防雷减灾组织管理还不完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缺乏,影响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1-3]。

2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

2.1农村建筑防雷装置建设滞后

一般情况下,农民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在建房屋时,为了节省资金,未作任何防雷装置。即使个别农户安装了防雷装置,由于缺乏科学的雷电防护技术指导,所作防雷装置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和规范化施工,质量检测及技术评价也无法得到保证,雷电防护效果不高。

2.2农村建筑屋顶存在“引雷装置”

农村不少建筑屋顶安装电视天线和卫星接收天线、太阳能热水器、金属水塔等,由于没有可靠接地,不经意间就形成了一个接闪器,极易引雷入室。

2.3农村公用设施几乎无防雷装置

目前,在农村较为空旷的农田里,很多明线架空引入,如有限电视线、电源线、通讯线等,有的线路甚至在屋顶经过或捆绑穿孔入户,这就会造成室外雷击在架空线上而引入室内,雷电波在各种导线上传导畅通无阻,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2.4农民缺乏雷电防护基本知识

农民缺乏防雷意识和必要的防雷常识,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认为雷电是不可抗拒的。当雷电来临时,由于缺乏雷电防护知识,不知所措,甚至做出引雷的行为,如在大树下躲避雷雨、扛着金属农具在雷雨天气下奔跑[4-5],造成了严重后果。

2.5农民无法及时获得雷电预警信息

由于农村通讯设施的落后,雷电预警信息在传播至农村的过程中受阻,这可能导致当地群众不能提前预防,也给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带来隐患。

2.6对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不力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雷电防御管理部门对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安全管理未完全到位,措施也未完全跟上[6]。

3农村雷电灾害防护对策

3.1采取正确的避雷措施

在雷雨期间,为躲避雷电,减少伤害,如果身处户外,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离开高楼平台,不要进入在户外空旷处的棚屋、岗亭,不要在大树上躲避雷雨,如无处可躲,则应与树干保持3m以上的距离并靠拢双腿下蹲,尽量不要靠近建筑物外露的金属管道。二是在雷电交加时刻,若感觉有蚂蚁爬走感,应立即趴在地上,并拿去身上的金属配饰。三是在户外遭遇雷电时,应停止行走,不能骑快车,也不能高举金属工具,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如果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应立即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面,合拢双腿坐在上面,切忌用手撑地。四是若遇到高压线遭受雷击断裂,应提高警惕,身处附近时不要跑动,应将双脚并拢,跳离现场[7-9]。

如果身处户内,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通过关闭门窗来阻止侧击雷及球形雷进入室内;关闭家用电器的电源开关,将各种通讯设备的信号线拔掉;不要靠近金属管道及门窗;雷雨天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不能拨打或接听固定电话。

3.2普及雷电防护基础知识,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

雷电是大自然中的大气放电现象,是一种自然灾害,应引导农民认识到这一点,以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普及防雷知识,加强防雷宣传,可结合典型雷击事例,开展雷电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阻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3.3在农村建筑物上加装防雷装置

防雷最经济和实用的方法就是加装接闪器(避雷针或避雷带)。框架结构建筑物利用闭合地梁基础接地措施,利用构造柱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在屋脊、屋角、屋檐等易遭受雷击的部位安装避雷带、针、网等,并与构造柱钢筋相连。砖混结构的建筑物用2根以上的钢筋≥ф10引下线;每一根引下线处打入3根2.5m长(角钢、钢管)的垂直接地体,屋顶易遭雷击部位安装避雷带、针、网等,并与引下线连接[10]。

3.4对无法规避的采取预防措施

雷雨天最好不要收看电视,如果确需收看,应采取有效的直击雷保护设施对室外电视天线和卫星接收天线进行保护;屋顶如有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时必须做防雷处理,可以将其金属外壳与房屋避雷带采用作焊接的方式等电位连接,注意焊接点不能低于2点,并且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采用穿金属管埋地引入电话线和电源线,如果采用该种方式确有困难,可采用标准的绝缘子,将其铁脚于入户前的最后一根电杆上接地,以限制入户雷电压的幅值,保障室内人员的安全。

4结语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工作重点。搞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农民防御雷电灾害的意识比较薄弱,认识不到位,防雷措施不到位,是农村雷击灾害多发,造成惨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该进一步做好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普及雷电防护的相关知识,做好防雷工程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只要各级政府充分重视防雷工作,全社会通力协作,农村防雷的现状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5参考文献

[1]杨东亮,高建文,李全景,等.农村防雷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8):400.

[2]季芬琴,蔡巧晖,陈霞芳.农村防雷工作现状及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0):18-19,47.

[3]冯光辉,谢思茜.东兴市农村雷电灾害发生原因及防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6):313.

[4]虞昊,关象石.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92-193.

[5]陈惠敏.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43.

[6]史永义.阳泉市雷电灾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02.

[7]王明学.许昌市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91,293.

[8]孙六娣.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御对策浅析[J].科技信息,2010(9):832-833.